第206章 一策洞悉千裏(1 / 2)

鄉試結束的當天晚上,閱卷就已經開始了。

閱卷官、考官在內裏閱卷,諸多學官、官員,連同劍南道的觀察使都等在外麵。

放榜前,這些官員無論品級大小,都要呆在貢院,不能外出。

貢院內外,更有官兵把守,個個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戒備森嚴,官兵的肅殺之意,與貢院的文思之氣結合,流露出肅穆之意,便是有人靠近也會感到渾身不自在。

這種種措施,就是為了要杜絕舞弊。

沙沙沙……

各房之內,到處是翻動紙張的聲音,一次鄉試,成百上千的考卷,每張都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更改一個人的命格、運勢,不能有半點疏忽。

閱卷官不時將一疊疊的考卷搬過來,依次放好,讓主考官、副主考官等人過目。

閱卷不是個輕鬆的活,要先傳閱,那千百份的卷子,都是閱卷官先看,經義、墨義沒有問題,這是一個劃分標準,雜文通順、語句清晰,這是第二個標準。

過了這兩個標準,再檢查有沒有犯忌諱,然後依次蓋章,要所有的閱卷官認可後,才會被拿到主考官等人麵前。

而且,為了杜絕閱卷官舞弊,考卷在考生交上來之後,還有專人謄錄,避免通過筆跡辨認考生。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難以根絕,因為有人會在語句中,用特定的詞句作為記號,甚至通過文風和思路,都能進行甄別,所以到了最後,即使還糊著名,但大概情況,考官們的心裏早就有數了。

考卷被交給了諸位考官之後,則由考官來排定名次。

這排定名次也是有講究的,雖說主考官話語權最重,但其他考官一樣有權給予建議,而且在定下名次前,諸位考官還要先行討論,這就要求考官要先將送來的考卷,都要看過一遍,給予點評。

閱卷是件機械、辛苦的重複性工作,時間久了,難免疲憊、疲勞,所以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一篇錦繡文章,就會非常顯眼,也能讓諸位考官打起精神。

便如此時,諸多考官正在閱卷,突然一個聲音響起:“這篇寫得好,繕甲兵而耀武威!明了一個勢字,知道以大勢而行,浩蕩無匹。”

說話的,是那孔提學,他這聲音發出得突然,要是換在平時,免不了將他人嚇到,但房間裏的其他考官卻不以為意,反而紛紛起身,湊了過來。

他們閱卷辛勞,正是要等到這樣的文章調劑心境。

齊正源看過之後點點頭:“確實不錯,見識不凡,隻是畢竟是紙上談兵,多少有些想當然了,獨勢而疏將,但以一書生而言,還屬難得。”

旁邊,禦史李琦則道:“不過這文辭錦繡,卻能增色不少。”他這位禦史也是此次考官之一。

這時,又有人拿來一篇,話中有著遺憾:“這一篇倒也不錯,提出了‘勤於講武’的觀點,可惜卷麵有汙,要降一等。”

其他幾名考官聚了過去,看過之後紛紛點頭,禦史李琦則是皺起眉頭。

“這一張也不錯,”這時候,齊正源也抽出一張,“這張寫的是‘屯兵要害之地,以固維持之勢’,不驕不躁,知道兵者之重,主張不妄動刀兵。”

立刻就有考官道:“這說法與那嚴武所著兵策有些類似,想來是他那個弟子所寫。”

“嚴武著實可惜,”孔提學歎息了一句,“不過他的那個弟子卻得了真傳,不隻是字寫得好,才學也是極佳的。”

氛圍漸漸打開,諸考官就都放下了手上工作,聚在一起交談、點評,這也是批卷時的常態。

就見李琦笑著拿出一張,道:“我這也有一份,可點頭名。”

“頭名?”

其他人聽了都是一愣,這鄉試的頭名可就是解元,不是那麼好定,經義墨義自不必說,要準確、精粹,那雜文也不能差,還要有可取之處,最重要的是策問。

策問考的,不隻是考生的文采,還有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思路,而且文中不能天馬行空,要引經據典,這能言之有物。

這還隻是基礎,最重要的是要在策問中,表現出一定的才幹,畢竟這鄉試一過,就基本上算是官老爺了,日後授了職,就要會辦事。

聽到李琦的說法,其他人紛紛圍了過來。

“邦交攻伐,以義度之?”

諸考官看著這篇策問,開始的時候隻是好奇,但一口氣讀了下來,卻都忍不住叫好。

孔提學一邊看,一變讚:“養欲而意驕,這句話說得有理!這是誰的文章?立意深遠,看似兵策,其實已經隱約有治國之略了。”

等一篇通讀下來,回味之後,他立刻想起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