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模糊糊間,那書的封麵越發清晰。
但邱言能感受的到,書裏麵的內容,正大幅度的傾向於三水,呈現出來的,很可能是以草原部族為主的典籍!
“我在兵閣坐鎮時,看了不少兵家書籍,沉澱信息,加持了兵家秩序,才有機會書就兵家典籍,如今與製度、器械、戰法等有關的內容,都凝結成了一部‘製’,餘下的,還要有記述兵家事跡的部分,現在三水氣運寄托,其實就是將三水族、草原上的事跡傳遞過來,若是一個操控不好,就會化作典籍的根本……”
這記述事跡的部分,邱言早有打算,沒有要將中原作為絕對主角的打算,而是要平均分配,借神靈身的香火分布,攝取中原與四方之景。
所以,麵對這氣運寄托,即將成型的一冊,他念頭一動,生生止住了演化,隻將隨同部族氣運傳遞過來的景象、事跡,給沉澱起來,緩慢蘊養。
做完這些,邱言順勢收了兵家秩序,那緩緩落下來的雲層隨之消散,四周的壓抑之感蕩然無存。
前方,老汗也拔律等人長舒了一口氣,身上的冷汗卻猶自滲出。
邱言看了多魯一眼,後者低頭不與他對視,二人的身份立場,與當初在文軒樓中已然有變。
那個時候,邱言隻是名略有名氣的儒生、舉人,而多魯則是晏王的座上賓、中原貴客,但世事境遷,整個三水部在邱言強勢來臨之後,整個的低下頭去。
不過,邱言心頭一動,神靈身內離卦震顫,讓他的視野模糊,眼前出現了種種幻影,人來人往,凝神一觀,能認出來,赫然是三水部日後壯大後的景象。
這景象來得快,去的也快,但以邱言的心神,自然都記在了心裏。
“世事流轉,今日所做之事,亦會影響日後演變,但就算絕了禍根,又豈能盡滅將來可能?想要阻止悲劇的發生,應是內外同治,雙管齊下,不過,眼下的大瑞,還陷於自身桎梏,變法能強一時,卻也有可能激起黨爭,但這些還不是我現在能管得了的,要從長計議……”
想著想著,魂中心火又有了細微變化,官氣升騰,漸漸在裏麵架構出一處府邸,將邱言這一刻的一點感悟吸攝進去,融入整體。
收斂心念,他看向孟青賓,這位大瑞正使在這次事情中的表現,他還是有些意外的,在離開使臣團前,邱言已然從其散發出的情緒裏,感到了一股不利、敵意與心機參雜的念頭,知道是個私心不小的人。
可這樣一個人,麵對大是大非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卻不是個人的利益。
思索此事,邱言心神牽動,隱約在孟青賓背後,看到了細微龍影,牽扯一道道因果線段,蔓延出去,與置於一頂帳篷裏的持節相連。
“這有了官氣加持,人的性格、念頭也會在無形中改變,身處大瑞的時候,還不明顯,一來草原,一舉一動不再是個人之舉,上升到了國格層麵,其意其念便就有了牽扯,能洗滌人念……”
人越是在外,越能體會到家的意義,放大到邦國也是一個道理。
這一點,在邱言身上卻沒有體現出來,原因是他修為有成,神魂化作陰靈,能以氣運放出光明,內外漸漸隔絕,外在因果、氣運,不刻意加持、吸納,根本不會與自身之魂有著牽連。
“使臣與王朝的聯係,也是人道變化的表現之一,是人與人、人與組織間的聯係、羈絆,最為明顯的表達方式,很有參考價值,這麼一來,我本來的打算,是必須要施行的。”
邱言想著,沉默不語,而他不開口,其他人同樣不好出聲,包括也拔律、多魯、孟青賓在內的眾人,都靜靜等候,心思各異。
三水一方是戰戰兢兢,而大瑞一方則是漸漸舒心。
在這裏麵,卻有兩人念頭又有不同。
那三水王子速該,盡管收斂心念、也對邱言生出畏懼,但念頭中還是有著怨毒、怨恨滋長,隻是被他掩蓋起來。
另一邊,使臣中的狄艾,看著邱言立於中央、旁人不敢言的景象,不由生出濃濃的妒忌和埋怨。
“若沒有邱言出現,以我本來的計劃,在犧牲孟青賓等人後,說不定也能達成使命,到時候青史留名,能上名臣錄也說不定,卻都被他給攪了!”
沒有發生的事情,誰都不知道結果會為何,可大部分的人,都會固執的認為,事情會朝自己所想的方向發展,繼而生出不滿。
但也有那趙參、鍾炎等對邱言心有不滿的人,在這一刻,竟對邱言生出敬畏之感,本來的念頭盡數消散,再也難生惡意,取而代之的,乃是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