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莫非是傳聞中士林?”
一片朦朦朧朧的水霧中,韓嶽的思緒凝結成形,朝前方走去,沿途水霧一碰,就有經義心得流轉出來,直入思緒之中。
這種心得體會,是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但韓嶽同時注意到,自己每接觸到一點水霧,融合了其中的經義和學識,在自己意識深處,就有點感悟會被消耗。
那感悟,正是他這些天來,勞作耕種的記憶力,凝結出來的一點感悟。
這種感悟源自幾日辛勞,但說實話,連韓嶽自己都沒有發覺,倒不是他愚鈍,而是其中很多事情,要等到他真正走出國子監,處理具體問題時方能借鑒,而今他雖然有了記憶,可還不知道能運用到地方,就仿佛一把兵刃,在沒有走上戰場之前,都不會有太多用場。
當然了,這種所謂的消耗,並不說記憶和感悟,從他的腦海中消失了,而是將其中的感悟複製了一份,然後剝離出來,這種感覺,就好像是……
“一物換一物?我從身邊的水霧中得到了經義和心得,就要付出差不多份額的自身感悟出去,那麼當我心底的這些感悟,全部消耗幹淨了之後,又會發生什麼?”
想著想著,韓嶽念頭一動,守住心頭念,不再泄露分毫,那從四周彙聚過來的水霧,便不再融入他的思緒,連帶著意識深處的感悟也不再被複製、剝離。
緊跟著,韓嶽念頭一轉,品味起剛剛短時間內,水霧所傳來的些許經義。
裏麵的很多經義,都是他未曾看過的,更夾雜著知行之道的注釋和解釋,方便理解和記憶。
“這些經義,雖然陌生,可用語考究,布局嚴謹,與我從前所見典籍並無不同,應該都是真籍,隻是蘊含的道理多是借物喻事,多以種植、修剪、栽培、砍伐等農家之事,來暗喻為人與治國的道理,倒是和存於我心的記憶感悟有些聯係……”
韓嶽的思緒慢慢順暢起來,在直覺的驅動下,生出不少猜測。
“從這點來看,不管這裏是什麼地方,都和那位邱學士有關,倒是和傳聞中的士林有些不同。”
韓嶽也曾求學,但並不是入了哪家書院,而是師從一名頗有成就的人物,那人不是大儒,但胸有文心、文武雙全,隱居在一座小城,能教給韓嶽學識,卻不能引他魂入士林,所以韓嶽對士林是隻聞其名未見真貌。
不過,透過他人的隻言片語,結合眼下局麵,韓逸還是能看出來的,自己不同於平常,不是真身到此,而是近乎靈魂遊蕩,和傳聞中的士林相似,又有明顯的不同。
邊想邊走,漸漸深入,走著走著,韓嶽竟在那霧氣深處看到了一棵樹,樹下坐人。
“嗯?什麼人?”心中一動,韓嶽加快步伐,幾步之後,來到樹前,見到了兩名高冠博帶的男子,兩人之間放著棋盤,明顯是在對弈。
他們的身上散發博大氣息,隻是微微感受,韓嶽就精神一震,冥冥中抓住了什麼,但因為緊鎖自身之念,心底的感悟絲毫沒有泄露出來,所以並不能明白冥冥之感,到底代表著什麼。
但即便如此,韓嶽依舊明白機會難得,來到樹前,也不說話,摒心靜氣的站在一旁,觀棋不語。
這一看,也看出了一點苗頭,就見兩人你來我往,隨著一枚枚棋子落下,棋盤漸滿,但不是國朝征戰、王朝廝殺,反而像在圈地,不見對殺,勢力都急速膨脹,棋盤上有陣陣氣息升騰,眼看著就要步入尾聲。
到了這一步,韓嶽意識到,若是再謹守心頭一點念,很可能會錯過一次難得的機會,一念至此,他便將種種猜測和顧慮,放開了心思。
頓時,心底的記憶感悟,就如同脫韁的野馬一樣奔騰而出,與之對應的,則是四周一種若有若無的意境反饋回來,融入韓嶽的感知之中。
下一刻,整個天地在他眼中急速變化,那對弈中的兩人,雖然身形不變,形體依舊還是那樣,可兩人的身邊氣息飄渺,文思湧動之間,形成了種種景象。
就見一人身後江山連綿,天時變遷,更有萬民湧動,彙聚成一股足以扭轉天下的大勢!彙聚到棋盤上,那一枚枚棋子好似城池,蘊含著莫名氣勢,擰成一股精神!
另一人頭上星鬥旋轉,身上法度威嚴,威嚴隨同手指,點落在棋盤上,那棋盤中但凡被他圍住的棋子,都被約束、磨礪,透露出別樣風采,也彙聚成一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