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中的平章事、平章軍國事等,與那樞密院的樞密使,便是民間一般意義上的宰相,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不過,由於兩府的格局,宰執並非隻有一人,具體誰高誰低,就要看加銜了,也算是頗為複雜,但官場之人卻可以從蛛絲馬跡中看出端倪。
便如皇帝有心提拔一人入那政事堂為相,一般會安排其中的一個官職、位置,讓那人提前進入裏麵,先熟悉流程和工作,等條件合適的時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隻是,但凡新入政事堂中,沒有得平章事之類的職位,隻能說是準相,那新黨的新任魁首岑帛,就是這樣的地位,他頂替王甫入了政事堂,但沒有合適的位置,最初的時候便先在裏麵聽事。
這個“聽”字,就體現了權利範圍,隻能聽,能洞察先機,但不能議事,也就不能參與直接的政策製定,最多在皇帝問詢時,有建議權,直到近期,他才漸漸有了議事權。
這種安排,考慮的主要是資曆和升遷速度的問題,若不能四平八穩,入了政事堂也拿不住權力。
反觀今日之邱言,同樣沒有得到真正的政事堂官職,但入了政事堂不說,還能參與議事,裏麵的問題可就很大了,與之相比,兵部尚書的職位根本算不上什麼了,想來就算有禦史要彈劾、參奏,也不會盯著兵部尚書來說事,而是要聚集在這個政事堂議事上。
“沒有直接封相,可這態度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主掌兵部,又給了政事堂議事之權,皇帝的打算很明顯,但是這件事情,終究不會這麼簡單……”
有人這樣想著,同時拿眼去看邱言,可邱言卻立於殿中,並不言語。
此刻的邱言,正在感受著垂落下來的汩汩氣運,在身上一轉,於毛孔中穿梭,似靈氣一樣,讓他產生了一種洗毛伐髓的感受。
“政事堂之於文臣,就似第三境之於修士,是次跨越,也是憧憬所在,氣運彙聚過來、凝聚之後,所產生的官氣,神識有脫胎換骨的跡象,這便是用官位和官氣來養望,最終形成氣場。”
這樣想著,邱言抬眼去看龍椅,意識靈覺升騰,好似前進一步就是鯉魚化龍!
“看似簡單的一步,實際上卻是咫尺天涯!”
在他的思索中,氣運不斷攀升,聚集在首,化作一方印證,蘊藏著的是權勢的精華。
“官職背後,還有不少的氣運,堪稱博大,但要等正式上任後,才能將之調動,隨著施政,緩緩融入自身,算是有了穩定的氣運來源,等正式得了宰相之實位,相信還有飛躍,由此看來,之前的功勞能獲得這樣的幫助,也算值得……”
邱言有諸多功勞,必然要回報在身上,但除此之外,身後的家族也會有所收獲,更有其他方麵的賞賜,不會在朝會上說出來,這裏所涉及的就是位格的提升。
眼下的收獲,已讓邱言感到不虛此行了,但跟著那意外還是來了,冥冥中,一股龐大氣運降臨,而宣旨之人話鋒一轉——
“若有賢良,於國有益,朕不吝封賞,邱言北定邊疆,南安社稷,文逞宇內,又有農事可澤蒼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當表之以位,彰之以爵,賜封定國侯,欽此!”
聖旨的最後一句話,以皇帝的口吻,將前後事情作為了總結,但最終的結果卻讓殿中群臣震驚不已。
“封了爵位?”
“文臣封爵!”
文臣封爵,這種事並不常見,也不算罕見,在大瑞建國後,也有先例,與武將勳貴的爵位相比,文臣的爵位若無一句世襲罔替,或世襲的說法,其實就是一個終身榮譽罷了。
世襲罔替自是不必多說,後世子孫不斷繼承,而世襲則是每繼承一次,爵位便削爵一等,這兩種繼承方式,是前朝與兵家勳貴的方式,對文臣而言幾乎沒有可能,邱言的這個定國侯,便是這專屬於文臣的終身榮譽,雖享有勳貴所有的一切特權,但後世子孫沒有辦法承襲下去。
不過,即便如此,殿上群臣也是炸開了鍋了。
“陛下,還請三思!”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望能與有司探討之後,再做決定。”
“皇上,邱尚書為官勤勉,又屢立大功,便是破格提拔也是正常,隻是貿然封爵,難免引人非議,反為不美。”
“便是封爵,‘定國’二字也需斟酌,其中關係甚大,不可輕易與之啊皇上!”
“是啊,茲事體大,豈能這般突兀就提出來?三公九卿可曾有過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