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黃泉路近心存憂(1 / 2)

歎息之後,李坤看了看周圍的諸多禦醫,擺擺手道:“你們都先出去吧。”

這禦醫聽得此言,卻不敢隨意遵從,他們這時候聽了皇帝的話出去,如果突然之間李坤的病情惡化,發生了什麼意外,那可都是他們的責任了,如何能夠疏忽?

為首的太醫就道:“還請陛下……”

這話沒有說完,就被李坤打斷道:“朕的身子,自己知道,至少今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李坤的話,當然沒有多少說服力,但一再堅持,那些個禦醫終究還是拗不過的,但也不敢走遠,就在殿外的開間等候——

這些禦醫也都看出來,皇帝其實是有話要說,不方便讓他們聽到罷了,想來這話也不會說上多久,等上一會就能進去了。

待得禦醫們退了出去,李坤深吸一口氣了,平息了一下心神,隨後打起精神,之前說的幾句話,耗費了他不小的精力,自是要休息一下,回回神。

那魏公公則是靜候在旁,同時目光一掃,視線掃過不遠處立於角落的小黃門和侍衛。

這個時候,李坤再次開口道:“我真正擔心的,其實是太子的性子。”

魏公公聽得此言,並未言語,而是微微低頭,他知道皇帝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時候提起此事,絕不是單純的感慨,而是有著托付後事的意思。

麵對這種情況,魏公公隻要靜聽即可,不需要多言,真正要做的,是在今後的日子裏,將之施行。

“我這毛病,大伴你也是知道的,根源、根本還是幾年以前的那件事,即便還陽,但壽元有限,隨時都有隕落之險,所以平時對太子也就有諸多期望,甚至將許多不該他在那個年齡知道的事情,也在試著教授給他……”

李坤後麵的話,其實魏公公並不陌生,因為其中的很多事情,他都算得上是見證人。

那話中的意思,魏公公同樣明白緣由,關鍵的原因,還在於皇帝生恐自己不知什麼時候就要命歸黃泉,怕來不及將為君之道的一些技巧與道理,傳授給太子,便提前了這個過程。

不要以為生在皇家,然後接掌了皇位,就能順順利利的成為皇帝,然後平衡官吏、勢力,這其實是一個對個人技術要求很高的職業。

遠的不說,就說大瑞之前的大齊,就有許多少年、乃至幼年登位的皇帝。

這種皇帝本身不具有執行權力的能力,自然需要旁人代為執掌,而且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無人敢真正訓斥與教訓,無疑就使得其人有著肆無忌憚的性子,成長起來後,很難成為明君。

更不要說,還有那奸佞獻媚之徒的存在,刻意或者無意識的將幼年皇帝,給引導的走向歧路,為所欲為。

不要說是幼年的皇帝,就連那意外得到皇帝位置的成年人,有時候也很難把持得住,又或者真正執掌。

還是前朝的例子,就有那意外得到皇位的藩王、親王,也有心要做一個好皇帝,奈何沒有經曆過真正的皇家權術、技巧的人,很難真正駕馭得了皇位——

“朕在踏上皇位之前,以為這皇帝乃是要治理天下,為萬民謀福祉,為萬世開太平,但真正坐上了這個位置,才明白,這治理天下不是皇帝的本職,約束、平衡與治理官吏,才是每天要麵對的事情,其他的一切,其實都是此事的延伸……”

耳中聽著這些,魏公公卻不敢插話,甚至漸漸將頭低了下去,因為他心裏清楚,這些事情並不是他能知道的,皇帝之所以說,除了信任的原因外,還是想要找人傾訴,同時想讓魏公公將這些話記下來,日後點醒、提示下一任皇帝。

“而且,很多事情,想要做成,並不是一蹴而就,更無法勇猛精進,反而要迂回、曲折,在各方的妥協中前進,朕剛登基的時候,看著那些因循守舊的大臣,覺得他們太過保守,但後來才明白,這些大臣或許也有私心,但也並非對大瑞漠不關心,這裏麵的度,著實難以把握。”

說著說著,李坤的眼神略有迷離,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可惜,當時並不了解,一意支持新黨,如今卻是讓大瑞陷入了黨爭之中,即便有朕在其中平衡,異論相攪,但終究是留下了隱患,這些也不知太子能否明白。”

他微微歎氣,然後笑道:“為君者當仲裁百官,而非被百官之言牽著鼻子去走,朕剛登基的時候,重德行勝過才幹,但這為官畢竟不是為學,有的時候私德不應作為主要考量,更不應一人私德敗壞,就拿那張厚來說,其人雖然風評不佳,但為官做事比許多清廉之官卻要更勝一籌,況且這樣的人更容易掌控,因為他們心中有著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