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若雨說的話直接切入主題了,也是眾人最想說的一個問題。
“真心不知道如何開啟這項鏈的力量。”甄有才說道。
原本他是想問問係統那項鏈的力量是怎麼開啟的,結果係統連毛都不告訴自己,真是很硬傷啊。
“可能要通過什麼咒語才能夠開啟吧。”甄有才說道:“我看過很多的武器都是要念那些奇怪的咒語才有有反應的。”
道教法術的一種咒語是以某種特別的順序或特殊音節念出,以促成某些神秘學中的特殊效果的語句。它是一種巫術行為。語言引禁忌發展到極點,達到靈物崇拜程度,就可能形成引。咒是口頭語言禁忌,平時禁止使用。一經使用,它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會致對方於死命。咒語的文字表現形式是符籙。
咒術、魔法、巫術,在這裏,它們所指代的意思是相同的,它們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利用儀式、咒語,或者其他秘術來達到目的,借助自然的力量,精靈或者惡魔什麼的力量來達到目的。簡單的咒術是不需要什麼力量的,人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不會有什麼害處。不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是大不到哪裏去的,也沒有特別神奇的地方。但是如果高深起來的話,就確實需要能力了,沒有能力的話,可能從開始就無法使用,也就談不到其他了。而可以使用的,能力越強,咒術的效果就越大。
一想到咒語,甄有才就想到要念神馬咒語了。
“我念的咒語或許可以。”甄有才自信道。
“什麼咒語啊?”藍若雨說道。
“我不告訴你,我不告訴你。”
楊涵了藍若雨頓時無語了。
“我要開始了!”甄有才說道。
眾人望著甄有才,以及那個被他握在手心的海洋項鏈。
“菠蘿菠蘿蜜!”甄有才大喊著。
“麻裏麻裏哄!”甄有才還是大喊著。
“……”
全場頓時都無語了,這都是什麼狗屁咒語啊,毛都不是啊!
“甄有才!你作死啊!”藍若雨怒道。
“作死”吳語中又稱“作孽”,意思是很會找事,惹麻煩,害己連累旁人一起受苦。一般用來表示抱怨。例如:母親在責罵接連犯錯的孩子時會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煩,作都作死了。”又如:這雨怎麼下個沒完沒了,作死了。
找死,全國各地方言大多把找死都念作死。
“你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星人啊!”
不作死就不會死,意即:不找死,就不會死。常帶有“自討苦吃”的意思。4月18日消息,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nodonodie)被寫入了詞典,但這個詞典並不是星國的,而是米國在線俚語詞典UrbanDictionary(城市詞典)。
除了“不作死就不會死”之外,“大媽”、“土豪”等網絡熱詞也曾被外界關注。去年4至6月在國際金價下跌期間,不少星國中年婦女成為了搶購黃金的主力軍,《華爾街日報》用漢語拚音的“Dama”(大媽)來形容她們。
“這是我已知最好的解決辦法呀。”甄有才抱著頭痛哭說道。
……
“唉,不知道用什麼其他的辦法來解決了。”
眾人已經徹底無奈了,什麼辦法都已經解決了,就是召喚不出那海洋項鏈的神秘力量,真心很杯具。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後因與“悲劇”一詞諧音,成為網絡流行語,詞性多變:可作形容詞,名詞等等。不少年輕人在網絡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來代替“悲劇”,形容人、事、物。隨著網絡語言的流傳,更出現了“人生是張茶幾,上麵放滿了杯具”等“箴言”。
也許在不少人看來,“杯具”的流行是消極情緒的泛濫,其實不然。不過是種自嘲和積極的雙麵人生態度。
雖有網友用“自認為自己夠格當洗具,可人家總用我做杯具”、“人生就是一碗內牛滿麵(淚流滿麵),用杯具盛則太小,盛不下,用餐具盛又太大,沒有必要”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無奈,但其字裏行間不過是在表達一種自嘲的態度,而有年輕人甚至以“就算要做杯具,也要做官窯上品青花瓷杯具”表達出了初生牛犢的激情。可見如今杯具的運用已走出了“悲劇”的窠臼,更具娛樂和樂觀精神。
其實,無論是無奈地戲謔自己的人生隻是個“杯具”的人,還是發誓要做“青花瓷杯具”的人,心中都懷著一份期待:“杯具會有的,洗具也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