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九章:雷電之力(2 / 2)

第二,雷電還能促進生物生長。雷電在發生時,地麵和天空間電場強度可達到每厘米萬伏以上。受這樣強大的電位差的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強,因此,雷雨後一至二天內植物生長和新陳代謝特別旺盛。有人用閃電刺激作物,發現豌豆提早分枝,而且分枝數目增多,開花期也早了半個月;玉米抽穗提早了七天;而白菜增產了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不僅如此,如果作物生長期能遇上五至六場雷雨,其成熟期也將提前一星期左右。

第三,雷電能製造負氧離子。負氧離子又稱空氣維生素,可以起到消毒殺菌、淨化空氣的作用。在雷雨後,空氣中高濃度的負氧離子,使得空氣格外清新,人們感覺心曠神怡。

第四,雷電還有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平均每秒有一百次閃電,一次閃電約釋放八千瓦小時的電能,因此,每年全世界的雷電約放出二百五十億千瓦小時的能量。遺憾的是,人類目前還無法對它加以利用。

而甄有才則是利用了這雷電之力,雷暴。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局地對流性天氣。它必定產生在強烈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雨或暴雨,有時伴有冰雹和龍卷風,屬強對流天氣係統。雷暴會在大氣不穩定時發生,並且會製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通常其發生有三種特定情況:地球大氣層低空帶的濕度很高,這可以由露點溫度觀察得到;高空與低空的溫度差異極大,亦即是氣溫遞減率極大;冷鋒受到外力的逼迫而彙聚。

雷暴是由發展旺盛的積雨雲引起閃電、雷鳴現象的局地風暴。由水蒸氣激烈上升形成的積雨雲中,凝結有巨大數量的小水滴和冰晶,它們之間的高速碰撞使雲體帶上電荷。

帶不同正負電荷的雲體相遇,便產生火花放電現象,這就是閃電;帶電粒子流在雲中高速運動,使空中氣溫猛升,氣體膨脹,放電後又急速冷卻收縮,一漲一縮激蕩空氣發出巨大聲響,這就是我們聽到的雷聲。雷聲和閃電在高空同時出現,由於光速比聲速快,所以一般都是先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雷暴的水平範圍為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伸向高空的高度可達8—15千米;可持續幾分鍾到幾十分鍾,通常伴有陣雨、大風,有時也伴有冰雹或龍卷風。

雷暴的能量很大,千分之幾到十分之幾秒的雷電放出的電能,可達到數十億到上千億瓦特,溫度為1萬~2萬℃。

雷暴能變幻出各種神秘莫測的怪異景象。排列整齊的一隊羊群,雷電可能有規律地間隔擊斃其中的一部分;遭到雷擊的人或動物,可能在皮膚表麵或毛皮之內留下某種圖案或“象形文字”。

雷暴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和殺傷力,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受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