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塔(1 / 3)

提起塔這種建築物,但凡稍微對中國的古建築有那麼一點了解,都不會對這種類型的建築物感到陌生。由於《西遊記》這部著作的廣泛傳播,但凡隻要是一個中國人,哪怕沒有從頭到尾地看過它的影視作品,也肯定從其他各式各樣的渠道了解到“唐僧取經”這件事。

玄奘法師屬於唐代慈恩寺,因此,他到西域去取經之後,得到的各種經書全部都帶回了這座寺廟,而這座寺廟當中有一座塔非常的有名,真的可以說得上是家喻戶曉,這就是後世的西安大雁塔。

正是因為塔這種建築物對於絕大部分的中國人而言都一點兒也不陌生,所以,有些人會誤以為這種建築物完全就是在中國,由中國人本土發明創造出來的,但是事實情況卻並不是這樣,這種類型的建築物,它的原始形態其實誕生在印度大地上。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在釋迦牟尼圓寂之後,他的軀體被進行了火化,而根據傳說,火化之後留存下來的骨灰,是一顆顆光芒照人的珠子,就好比七彩玻璃珠一般,美觀而又神奇。

為了能夠把這種被稱之為舍利的珠子保存好,古時候的印度人第一次建造了塔這種建築物。這個時候的塔,既可以被稱作是墳墓,又可以被稱作是墓碑,並不具備能夠讓人攀登上去的尺寸以及造型結構,而也就是這種最為原始的塔,伴隨著佛教,一起傳入到了中土。

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很快就借助著這樣一條通路,讓位於印度地區北部的佛教,傳入到了中國。伴隨著佛教的傳入,塔這種建築物同樣也來到了中原,於是,中國人這才結合著本土特色,對來自於印度的這種建築物進行了改造,進而擁有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塔。

想要能夠把塔這種建築物說清楚,在這個地方就必須得提一嘴佛教。當然,園冶他們當初上課的時候是不需要掌握佛教經書的相關內容的,畢竟他們又不是讀的佛教專業。隻不過,雖然不要求他們信仰這種宗教,最為基本的一些概念還是應該弄清楚的。

放眼中國全境,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大地上存在的佛教,其實可以被劃分為三種。

漢代時期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土的佛教,由於從中國的地理位置上來說,是從北邊傳入的,並且當時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大部分都是漢人,所以,這一類型的佛教被稱之為北傳佛教或者漢傳佛教,在中國大地上是最為普及的佛教類別。

就拿中國最為有名的寺廟少林寺來說,少林寺就是漢傳佛教的寺廟,而且如有什麼人曾經到過少林寺或者與少林寺一樣曆史非常悠久的漢傳寺廟,那麼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寺廟的後山,總是會擁有占地麵積非常大的墓園。

不知道是幾百年,有可能是上千年前圓寂的僧侶,被安葬在了寺廟的陵園中。這樣的陵園總是擁有許許多多的塔,而這樣的塔,尺寸並不算大,高度也沒有多高,是不能夠讓人進入到塔的內側,隨後攀爬到高處向外麵進行遠眺的。這樣的塔,發揮的作用和古印度所發明的塔,其實是一樣的。

而說起BJ城所擁有的最為有名的塔,那不用說,肯定是位於北海公園的白塔。這種塔的造型,隻需要一眼就可以被人看出,與北傳佛教的塔明顯有著很大的區別。

北傳佛教的塔從外形上來看其實有點類似於一根竹筍,上小下大,並且這種收上來的模式,擁有比較漂亮且均勻的收縮線條,就好像山林裏麵所生長的竹筍一般,有一種自然和諧的美感。但是位於北海公園的白塔就不一樣了。

單純隻是從個人審美的角度來說,園冶本人是不能夠欣賞這種塔的,北海的白塔在她看來線條一點兒也不漂亮。一個非常大的肚子敦實地壓在地麵上,而肚子上麵的腦袋,尺寸卻一點也不和諧,很明顯比肚子小了很多很多,都沒有一種均勻的變化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