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務教育製度推行的時候,顧柒就提前告訴過各地方官員,可能會有家長不願意送孩子上學,因此各地方官員也都提前準備好了勸說的說辭,和朝廷頒布的公文。
送孩子上學本就是好事,現在由朝廷提供學堂和夫子,不用交銀錢,再加上又是朝廷的強製命令,沒幾個老百姓敢跟朝廷對著幹,到了九月初一,各地方官員的工作倒也算輕鬆。
雖然第一年對女孩子入學沒有強製要求,但是各地的官員也還是試著勸說了一番,到最後,進入學堂學習的女孩子,數量竟然也不少,有男子的一半之多。
收到了各地方送回京城的消息,顧柒終於能放鬆下來了。看來這義務教育製度的推進,比她想的要容易不少。
“奕辰,你看這個,”顧柒把手中的文書遞給墨奕辰,“這兩個縣,入學的男子和女子的人數竟然差不多,看來也有不少人家,是能接受女子接受教育的。”
“是啊,不過是大多數人家沒有錢供家裏女孩子讀書,現在有了機會,自然是樂意的,”墨奕辰也笑著說道,“旁的先不說,許多人家都覺得,女子讀書識字,最起碼能嫁的好一點。”
顧柒欣慰地點了點頭:“沒錯,不管他們的原因是什麼,隻要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能讓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教育,那結果就是好的。”
轉變人們的思想,考的不是一道朝廷的命令,也不是強製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學,而是通過教育一代人,讓他們認可讀書有用這件事,才能讓義務教育在整個大齊普及開來。
顧柒設立的義務教育學堂是六年製的,讀滿六年,會發放一張有地方公章的畢業證書。
學堂裏的學生讀到十二歲畢業了,若是想繼續回家種田,就直接回去,若是想找一份工,憑借這張畢業證書,也能證明自己都會些什麼。
若是有的學生對知識有渴望,想要繼續讀下去,將來參加科舉,自然也是可以的,不過後麵讀書的費用,就要自己承擔了。
但是學堂裏的夫子遇到資質很好的,也會給出建議,這些夫子都是參加過科舉,中了舉人的,雖然有些人沒有中進士,但是他們的建議,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也很難得了。
吃過晚飯之後,顧柒整理好了最近收到了所有有關義務教育製度推行的文書和信件,一邊整理,一邊看向墨奕辰:“奕辰,明日我跟你一起進宮,把這些告訴父皇,父皇一定會高興的。”
墨奕辰點了點頭,眼神裏卻又幾分擔憂的情緒。
顧柒自然也看出來了,放下手中的東西,走到墨奕辰身邊:“怎麼了?是不是父皇的身體……”
“父皇已經有些記不清事了,每日醒過來,也隻清醒一兩個時辰,要再睡兩個時辰,才會再醒,”墨奕辰說著,歎了口氣,“好在小七你拿出了那種藥,按照蘇太醫說的,若是沒有止痛的藥物,父皇他現在早就撐不下去了。”
顧柒低下了頭,心裏也十分沉重:“父皇的年紀其實不算大,沒想到竟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