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山離樂府有百裏開外的距離,遠遠的可以望著那山脈被霧氣彌漫,宛如人間仙境,冬日銀裝素裹,讓東陵山有著獨特的美。
千塔寺位於東陵山最高峰山腰,近十年在樂府周邊傳開名聲。
山腳下左右各豎立著兩道石碑,上麵刻著:
“一塔一佛陀,千佛佑眾生。”
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延綿而上,看不到終點,一行人慢慢攀岩而上,路上還遇到一個個上山求佛的信徒,走十步一叩首,麵容虔誠無比,口裏念念有詞。
遇見靈濟紛紛恭敬鞠躬。
從山腳到山腰足足走了兩個時辰,門前兩座石獅,一臥一起,高大的圍牆,朱紅色大門敞開,迎四方客。
踏足寺內一尊巨大的香爐印入眼簾,上麵插滿了香火,青煙嫋繞,大雄寶殿傳來陣陣經文的聲音。
一道匆忙的人影從大殿內跑了過來,表情略有些慌張,恭敬的對靈濟作揖:“抱歉,師傅今日不知為何香客絡繹不絕前來,所以…”
言多必失,靈濟法師擺了擺手打斷了覺能的話語:“這位是覺能,以後就是你們的大師兄,覺能,你安排他們下午剃度,法號已經有了,慧塵,慧智,慧心,慧明,慧衣。”
靈濟方丈一一介紹給低著頭的覺能,覺能瞟了一眼他們,嚴重閃現過一絲無奈的神情,合十作揖:“五位師弟請隨我來。”
“弟子告退。”
“去吧。”
覺能領著五人朝後院走去,時不時打量著他們,警惕的眼神打量著四周,輕聲問:“你們在哪裏被方丈帶回來。”
無塵不知道這位大師兄為何會如此謹慎,這不是自家寺廟嗎,沒有多想立馬答:“樂府。”
“哦,樂府。”
“五位師弟現在都多大了,祖籍何方,可否還有親人在世。”
不是都說每個僧人都是和善可親,為何覺能師兄如此冰冷,拒人於千裏之外呢,不覺明厲。
阿呆也就是慧智,立馬在無塵開口前說道:“無塵,十二,我阿呆也是十二,無心十一,小四,小五都是十歲。”
又對著無塵自豪的說:“怎樣,阿呆厲害吧,都記著呢。”
無塵一臉無語,白了他一眼:“我們都是孤兒,也不知道是否有親人在世,現在他們就是我的親人。”
“哎。”
“師兄為何歎氣。”
“沒什麼,你們記著剃度以後要守規矩,不然的話,會有懲罰的,剃度後,有人會告訴你院規,切記,切記一定要遵守院規。”
覺能一邊領著他們參觀千塔寺,一邊詢問著他們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路上時不時會遇到一些僧人,都隻是草草作揖了事。
這千塔寺處處透入著十分怪異的氛圍,無塵隨著七爺走過南朝許多寺院,也是第一次遇見如此特殊的寺院。
高大的城牆環繞著整個寺院,裏麵的建築也是井然有序的排列,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左右各一處偏殿,緊隨偏殿後方就是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中間有著三層成梯形的演武場,各個大殿都是由高大的城牆環繞,每個通道口都是兩米高的圓形拱門。
唯一一座五層樓確實藏經閣,靈濟方丈住處位於懸崖邊上,還有許多大殿,覺能並沒有作為介紹,領著五人走過一條隻能並排走兩人的通道到達後院。
三五僧人正在燒火燒飯,香氣彌漫,行走了半天的五人聞到飯菜的香味有些餓了。
覺能拉過一名僧人指著無塵五人比了比手指,僧人立馬點頭:“啊,啊,啊。”
覺能對著無塵他們說道:“他們是聾啞僧,五位師弟跟著他去清洗,我差人給你們拿幾套僧服。”
“鐺……”
十二道清脆悅耳的鍾聲敲響在寺院內。
一道道人影從各個大殿中走了出來,井然有序,如同軍隊一般,一邊念著佛經,一邊朝食堂走去。
一些第一次慕名前來香客們看著眼前的僧人們,不斷的讚賞:“這千塔寺果然是大寺院。”
隊伍後麵跟著一群嘰嘰喳喳的小沙彌們,眉清目秀,麵瘦肌黃,臉上帶著欣喜。
這些小沙彌都是流浪的乞丐或窮苦人家的小孩,隻是比無塵他們更早一兩個
星期到達千塔寺,足足有六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