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我並不想為難您,但是您也知道我的狂躁症與眾不同,普通的醫治方法對我沒用,還不如我自己壓製的效果好,軍部剛剛發給我的是緊急通知,我可能立刻就要離開首都星。”一身軍裝的短發女生大步流星地從防護組陳醫生的診療室中走出來,她的話語很有禮貌,離開的意思也很明確,陳醫生追著她走到了大廳裏來。
“這,好吧,沈大校,你現在可以離開,但是,但是我的建議請你一定好好考慮…”他放棄阻攔,但仍試圖讓這位患者接納自己的建議。
“謝謝您,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考慮的。再見。”最後一句話還沒落地,沈夢書的身影已經消失在被緩緩合上的電梯門裏。
陳醫生停在電梯門前歎了口氣才轉身回他的診療室,路過大廳時拐了個彎向接線員打聽:“我剛好像聽到有通訊響,是什麼事情?”
接線員立刻回答道:“是a—1十二區出現了一例十歲的應激先兆。”
陳醫生的臉色原本因為沈夢書的情況而不太好看,這下變得更難看了。
接線員能理解陳醫生的反應。應激性覺醒總是讓人難受。
哪怕是唯一一個看似從壞結局中逃出生天的沈夢書,也患有非常特殊的狂躁症。她的生命隨時可能因為這種病而結束。
在大宇宙時代,普通人的生命大約在130歲到160歲之間,而覺醒者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180年,長壽的覺醒者甚至可以活過200歲。
然而早在藍星曆3240年,也就是大約一千年前,醫學報告就已經證明適應了宇宙輻射環境的人類——或者如果要與藍星曆2000年左右的古人類區分開的話,這些大宇宙時代的新人類,壽命應該能普遍達到160歲,覺醒者的壽命應該普遍在兩百歲以上。
造成這中間差距的原因是疾病,大宇宙時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雖然藍星曆2000年時人類中流行的一些所謂“絕症”都在漫長的發展中找到了治愈方法,就算是aids和ca都已經不足為懼。
但新的疾病也接踵而至,甚至還有一些“絕症”出現了新的症狀,比如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側索硬化,這種病在進入宇宙之後出現了新的臨床特征,除原本的肢體起病型和延髓起病型外,出現了喪失感官的病例。
與此同時,宇宙環境既推動了人類精神力的發展和強化,也催化了精神類疾病的出現。
新人類在幼年時都有精神觸角,孩子總是十分敏銳,但是十二歲分化期後,沒有覺醒的人成為普通人,精神觸角漸漸消失;覺醒的人成為哨兵和向導,哨兵過於敏感的感官讓他們容易患上狂躁症,狂躁症的發作會讓他們陷入“狂熱”或更嚴重的“神遊”;而向導在陷入異常精神狀態時則可能患上“獲得性隔絕缺陷症”,如果精神觸角受損,向導還可能會陷入嚴重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鬱。
這些都是很痛苦的精神力疾病。不過向導和哨兵如果患病,一般都可以在精神力異常防控中心申請幫助並得到救治,可以緩解病症甚至能夠治愈,這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沈夢書的狂躁症不被任何治療影響,而且十分嚴重。
她第一次發病的時候隻有十四歲,還是一名慕歸哨兵學院的機甲兵預備役。她第一次發病就陷入了“神遊”,如果不是哨兵學院早有準備的話,她可能很快就會在睡夢中喪命。很多哨兵得狂躁症得了一輩子也不會陷入一次“神遊”,她第一次發病就如此嚴重。
狂躁症曾經短暫地阻礙了沈夢書入伍當兵的腳步,她在十二歲時就申請進入培養預備役的軍校,當時她的狂躁症病症已經稍有顯現,因為她是應激性覺醒的特例,軍校以她的狂躁症情況不明而拒絕了她,要求她在十六歲時才能提交入伍申請,還要求同時提交她的狂躁症診斷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