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福要雙至!(1 / 2)

俗話說,禍不單行,福不雙至。

但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了。

自秦公回師的消息抵京後,整個京城乃至於直隸地域,混亂浮躁的人心,亦是瞬間安定。

無論是朝野, 亦或者市井鄉野,皆是期待著秦公擊破蒙古的大捷消息傳來。

但,驚喜來得太過突然。

秦公回師的消息抵達京城不過數天,原本還氣勢洶洶的蒙古,竟放棄攻打紫荊關,撤軍回草原了!

這個消息,從紫荊關前線, 堪稱星火燎原般,極為迅速的蔓延擴散開來!

從人心安定,滿是期待,到徹底沸騰,歡天喜地,亦是隻在這消息抵達之間。

若說之前秦公回師的消息,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那蒙古撤軍的消息,就是雲霧盡散,朗朗青天!

市井鄉野,京城朝野,皆是一片沸騰歡喜之景。

對普通的百姓而言,蒙古撤了,那就代表著, 可以繼續安心的過自己的日子, 不用擔心家破人亡那些滔天禍患了。

而對朝野士紳而言, 意義, 無疑更大。

陝西亂平,破開如今的天傾局勢,給大明帶來一絲生機, 而如今蒙古撤軍,大明天傾之勢,亦終於被抑製,被穩住,有了挽回,乃至於逆轉的可能!

但同樣,少不得被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這不戰而屈人之兵!

僅僅是一個回師的消息,便讓氣勢洶洶而來的蒙古撤退而走!

如此威勢,堪稱傳奇,朝野議論且不說,在市井鄉野,秦國公本就幾近神話的威名,亦是愈發盛隆起來。

京城地帶,一片歡天喜地,而在大同城,氣氛,卻是有些尷尬。

“快要來不及了, 再等下去, 蒙古就要徹底出關了!”

大同城頭上,施邦耀頗有些不解的看著李定國。

李定國沉默不語,他也有些想不通,但軍令如山,他隻能選擇遵從。

“不應該啊……”

施邦耀實在是有些想不通,盡管戰局他不清楚,但奇襲大同,無疑證明了,大同一代,朝廷沒有了其他軍力。

而這大同一部精騎不出動,豈不是放任蒙古離開!

“放任……”

思及於此,施邦耀頓時心頭一顫,隨即,猛的看向李定國。

“李將軍,秦公是準備放任蒙古離開?”

李定國搖了搖頭:“軍中秘密,無可奉告,施大人還是別打聽為好。”

聽到這公式化的回答,施邦耀心頓時涼了一大截。

他……猜對了!

施邦耀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可話到嘴邊,卻怎麼也說不出來。

他非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自然看得清楚利害關係。

事情沒點透,他尚未想太多,可點透了,放任蒙古離開,其緣由為何,自然很容易就想明白了。

如今的大明,沒有逞一時之快的資本!

但想明白歸想明白,看透徹歸看透徹。

犁庭掃穴,誅滅族群……

這等豪言壯語,就跟個笑話一般。

那無數家破人亡的百姓,這被蒙古肆掠,一片糜爛的慘絕人寰……

一切的罪魁禍首,且在有能力將其剿滅的情況下,卻要放任其離去。

誰能坦然接受!

一個個念頭閃爍,施邦耀眼眶都有些通紅起來。

“今日之恥,他日倍嚐!”

此時,李定國才緩緩出聲,看了一眼施邦耀之後,輕歎一聲,亦是邁開步子,走下了城樓。

……

“今日之恥,他日倍嚐!”

同樣,在房山縣,浩蕩的回師大軍之中,李修端坐戰馬,眺望北疆,亦是輕聲微喃此言。

事實上,他比任何一個人,都難以接受放任背信棄義危難時捅刀且肆掠大明疆域的漠南蒙古安然撤退。

可如今這局勢,如此,才是最好的選擇。

逞一時暢快,滅了這漠南的幾部蒙古,可如今大明,也沒那個能力去收獲勝利果實,不過是給後金和林丹汗做嫁衣而已。

這兩者,還都是大明之敵!

如此,盡管難以接受,但理智驅使下,李修還是強行逼著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

戰爭的勝利,要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政治經濟上的勝利,也是必須的。

缺其中一樣,這種戰爭,勝了,也不過是耗費國力之舉。

“呼……”

種種思緒流轉,最終,李修長吐一口氣,目光流轉,視野之中,是坐落在破虜山的武院。

大軍回師,經過於此,望著這熟悉又陌生的山峰,李修也不禁有些恍惚。

一切,仿若昨日。

他還清楚記得,為了當初那一戰,提前多天,領著一隊親兵,在這附近四處尋找著大戰之地,每一座山峰,每一處山坳,他幾乎都親自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