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天下之局勢,依舊滾蕩,縱使王朝更替,卻未平息絲毫,儼然有愈演愈烈之勢。
反恒複明之口號,更是徹底響徹了整個天下。
北方強兵雲集,尚且還好,苗頭一顯露,便是毫不留情的殘酷鎮壓。
但在江南,曾經北方的沸騰民亂局勢,如今,亦是在承平已久的江南大地上演。
各路人馬,前明舊臣也好,野心者也罷,皆是遙尊尚在京城的大明末代天子朱慈烺,高舉反恒複明之大旗,在江南大地肆掠,亦是彙聚了整個天下的目光。
甚至,連這場混亂的源頭,遼東遼鎮,都被蓋住風頭。
隻不過,如今之遼鎮,儼然是悶聲發大財,一紙繳文,儼然吸引不知道多少絕望仁人誌士奔赴遼東,甚至,連如今江南聲勢最隆的南居益及鄭芝龍部,都特意派水師送來了大批糧草物資,以及十餘艘戰船以做資助。
從天下人人喊罵的遼鎮叛賊,到現如今天下首義的大明支柱,僅僅是通過一紙繳文,喚醒了數百載煌煌大明之人心,袁崇煥便完成了最完美的轉身。
甚至,隨著大恒大軍對各地反恒複明之義軍的鎮壓,曾經為苦寒之地的遼東走廊,以及那貧瘠的朝鮮,更是成了絕望之中的希望之地。
完全可以預想得到,若有朝一日,江南的反恒複明之勢,被徹底鎮壓,遼鎮恐怕會徹底成為黑暗之中的曙光。
如此局勢之下,自那一紙繳文攪動天下之後,袁崇煥每時每刻,幾乎都難掩笑意。
而隨著仁人誌士的投奔,遼鎮對朝鮮的統治,無疑也是愈發穩固起來。
反恒複明之口號,更是引得本就深受大明文化影響的朝鮮,也是為之沸騰,就連國仇家恨,都在這反恒複明的沸騰之下,減弱了不少。
而在這天下沸騰之間,在如今已不被世人關注的漠南草原,卻已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盡管大恒多方麵努力,但在深陷國內泥潭的情況下,終究還是擋不住林丹汗與代善這兩頭惡狼的吞噬。
曾經風光無限的漠南蒙古數部聯盟,徹底分裂,要麼,就投靠了林丹汗,要麼,就臣服了後金,要麼,就被直接剿滅吞並,在林丹汗與代善的默契之下,甚至連逃走的機會都沒有。
曾經作為一方獨立勢力,被李修寄予厚望的漠南蒙古,便已成為曆史……
自此,草原雖未一統,但某種程度上,甚至,比草原一統,還要恐怖。
畢竟,曆朝曆代,縱使草原一統,麵對的,也隻是一方遊牧部族。
而現如今,在這大恒初立的昭武元年,所要麵對的,不僅僅是林丹汗這個巔峰的草原遊牧勢力,還有那早已是心腹大患的後金女真鐵騎!
昭武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在那一處曾經漠南之戰的主戰場,被前明朝廷官方命名為鎮北灘的戈壁之上。
無窮無盡的黃沙碎石之間,曾經無窮血腥廝殺留下的猙獰血垢依舊殘存,清晰可見。
林丹汗與代善兩部,曾經一直為不共戴天之敵的兩人,及兩部數十萬鐵騎,已然雲集在這片見證了大恒天子過往輝煌的戈壁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