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與商,文與武(1 / 2)

昭武六年上半年,盡管可以說得上是天下由大亂轉向大治的第二個年頭。

若在曆朝曆代,立國五六年,哪怕對外依舊戰亂不休,但至少,內部中樞,必然是趨於穩定的。

但在立國本就不穩的大恒,卻顯然非是如此。

和以往的每一年一樣,中樞雖未動亂,但,也平靜不到哪裏去。

一場所謂的稅案,牽扯著文與武,綿延演變,整個昭武六年的大半年時間,大半個大恒天下,各方派係,可謂是你唱罷我登場,令人目不暇接,錯愕至極。

從單純的稅案,到各方權衡之下,觸及幕後黑暗,演變成席卷文武的走私大案,隨即劉洪濤的死亡,又將所謂的案情演變到了一個極端。

本是文武皆被牽扯其中,誰也討不得好,可文……卻突然利索的抽身而出,矛頭,盡在武之身上。

這番操作,幾乎是徹底引爆了大恒文武的矛盾。

從前明,數百年的文貴武賤,到武勳跟隨著天子以戰功強勢崛起,縱使弱勢時,也完全不理會高高在上的文官。

矛盾,早就已經根深蒂固。

而隨著武勳愈發強勢,至前明時的秦公掌權,文武之矛盾,已然徹底明麵化。

自前明靖武初年,到大恒立國的內憂外患,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顯然不僅僅隻是因為那被天子軍威鎮壓的後金蒙古遼鎮。33小說網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武勳麵對外敵之時,內部文官,亦或者說與武勳格格不入的地主士紳們,瘋狂的搗亂,甚至不惜與外敵合謀。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文武的矛盾,在那幾年,第一次徹徹底底,毫無保留的爆發。

也就有了大恒平定外敵後,對地主士紳的瘋狂血洗,對文官的瘋狂打壓。

而隨著近兩年天下一統,局勢漸穩,對文官,乃至士紳的鉗製,也逐步放鬆。

顯而易見的是,對文官士紳的鉗製放鬆,將職權逐步轉向朝堂文官,顯然是對武勳利益的嚴重侵犯。

矛盾,在徹底爆發過後,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積累。

而這一次的所謂案情,在一步步演變之下,不過幕後的原因是為何,在明麵上,一開始,就是文武皆被牽扯其中,撕破臉,那就是雙方利益都必將受損。

而武勳,顯然是不想撕破臉,但內閣首輔劉起元,卻悍然撕破臉,將文武都扯進了泉州的渾水之中。

在三法司的督查下,一個個官員將領,接連落馬,文也好,武也罷,雖都被扯了進去,但也都還在泥潭裏打滾,誰也不好說誰的不是。

若雙方都在泥潭裏打滾,劉起元要查,也是殺敵三百,自損一千,畢竟,劉洪濤的存在,可是確保了劉起元必然脫不開關係。

如此,若隻是損失了一些馬前卒,便將內閣首輔拉下馬,這個買賣,顯然劃算。

如此之下,自案情開始,案情進展的神速,也清晰證明了一切。

但劉洪濤之死,卻一下子將劉起元從泥潭裏扯了出來,這下,利益的天平,顯然極度不均衡。

文武之矛盾,在這一根導火索之下,亦是再一次的被徹底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