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籌備(第五更)(3 / 3)

《葉問3》將詠春招式、套路、動作規範、章法展現的淋漓盡致。

劇情雖然有點散亂,但確實完成了葉問這個角色‘見自己’的轉變——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不再延續前兩部的名族大義,而是回歸家庭、回歸個人的本身。

挺好的作品,可惜讓製作方和發行方給毀了!

《葉問3》這部電影的發行鏈條上,除了A股和港股2家上市公司還“潛伏”著1家擔保公司、多家P2P公司…

在上映前先後以保底發行的名義對外公告投入了總計1.6億的資金,保底目標為10億。

算盤打得太明顯了,簡單說:高票房刺激股價。

電影項目成為資產被證券化!

真會玩啊!

所以,電影這種東西最好不要跟金融扯上關係…

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問題,挨罵的肯定是電影方和導演。

所以,每一個投資方,他都記錄了一下,包括投資1%的電影頻道…

然後郭鬆薑滿臉興奮的趕了過來,說起了他剛剛跟人見麵的收獲:“互聯網+電影+金融!他們跟我說,我們做電影的應該把格局打開一點…”

沈長林有點無語,他直接問郭鬆薑:“要是虧了怎麼辦?”

“做電影本來就有虧有賺嘛!”

“問題是買了產品的用戶不知道啊,他們是帶著賺錢的目的買你的眾籌產品!而且人家會認為這就是電影出品方搞的鬼…我跟你說,我們做電影,一定要老實本分,不要想著走捷徑,捷徑走多了,你就看不到正途了!”

讓他拒絕這個提議…

……

格局打開一點?

老郭有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影視製作最怕的是什麼?

當然是虧本導致資金收不回來!

所以嗎,才會被鑽了漏洞嘛!

所謂的互聯網+電影+金融,就是用眾籌的方式募集電影製作資金——就算虧損了,虧得又不是出品方的錢!

很多擔保方在你電影項目開拍之前就已經把錢給你了…

互聯網?

這個真不是互聯網先玩的,是保險公司——國華人壽投連險產品——信托計劃四個項目(《小時代3》、《小時代4》、《狼圖騰》還有《非法操作》)。

隻不過後兩個項周期超支…

那怎麼辦?

互聯網接盤唄——阿狸巴巴的娛樂寶接盤的就是《狼圖騰》和《非法操作》,吸引了一堆人投錢!

以信托的名義募集了大批資金…

其實這是違規的!

在金融體係裏,一般公開募集的產品需要是簡單的,標準化,產權清晰的。同時,要求向投資者披露完整的投資信息。

原因在於普通大眾不具備複雜的判斷能力。

所以,它才會用信托的名義募集嘛!

後來百度眼饞,也做了一個百發有戲…

再後來《葉問3》事件爆發,這幫APP都不見了…

這麼說吧,原時空,沈長林也覺得互聯網+電影是未來大趨勢,覺得互聯網可以打通觀眾、用戶之間的關卡…

畢竟互聯網+是那幾年的大勢…

連於胖子都說‘傳統電影公司都將給“BAT”打工’。

但之後阿狸影業、企鵝影業各種折戟沉沙,阿狸有《擺渡人》、《三生三世十裏桃花》、《機器之血》;企鵝影業有《少年》、《爵跡》、《愛情公寓(電影版)》、《上海堡壘》…

真那麼牛逼,為毛做出來的都是shi呢?

就覺得電影這種東西之所以一百多年都是那批人在玩,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內容產業還是得靠人!

無論觀眾通過什麼樣的渠道觀看,對優質內容的需求仍然是最本質的訴求。

不可能你控評、鎖評,大家就發自內心覺得你拍的是個好東西。

因為大家見過好東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