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的後遺症來了!
收購完成之後,數字王國由於之前破產導致信用危機,各大製片公司都要求先交高額的資金保證金再將特效業務交給其做,加之美國對職工權益的保護很嚴格,裁員速度很慢,燒錢狀況十分嚴重。
公司正在籌備上市,小馬內部非常擔憂數字王國發生的虧損會對上市產生負麵影響…
怎麼辦?
隻能同意車峰將數字王國裝到自己控製的香港殼公司奧亮集團裏,用二級市場的融資來減輕雙方壓力的提議。
車峰就是那個行長的女婿,之前收購數字王國找他借了1500萬美元…
然後呢?
在數字王國借殼上市之後,車峰單方麵終止了與小馬的一係列合作計劃,包括在懷柔建設數字特效基地的計劃,即使小馬已取得了政府支持甚至補貼,但項目依舊被迫流產…
按照李銘遺孀金燕的話來說‘埋頭做事的人與隻做資本運作的人是走不到一起的,李銘不懂資本市場上的算計和金融財務’!
和權貴的交易中吃了暗虧,小馬隻能默默吞下苦果…
這些都是2013年才發生的事…
現在的情況是,資本市場對小馬開始不信任了!
前文提到A股黑天鵝事件降臨——11月30號,證監會毫無征兆地展開了IPO自查與核查運動,IPO事實上暫停,直至2014年1月才重啟,這對簽下IPO對賭協議的小馬而言,無異於當頭一棒。
而且錯失了《泰囧》,更讓小馬成為電影圈的笑柄!
是真的…
資本圈一堆人覺得小馬不靠譜——各種國際化戰略,你連本土的票房都不能占領,奢談什麼國際化?
其實,錢小馬有,畢竟才完成的7.5億融資…
問題就在這,你有錢,而且徐爭最開始找的也是你,為什麼不投資?
沈長林對小馬一點興趣也沒有…
所以他反問:“為什麼要投資?”
“…小馬奔藤能還是很有實力的,聽說他們的院線招牌也申請下來了,下一部應該是全產業鏈模式…”
“而且他們斥巨資的《太平輪》正在拍攝…”
“那你能告訴我,他們為什麼不投《泰囧》?”
“…”
郭鬆薑無語…
作為執行CEO,他想的是如果長林影視入股小馬,兩家公司合並,那…
就厲害了!
“不要好高騖遠,咱們就一步一步走,一部一部拍!”
楊帆插話:“但是影視行業始終是高風險產業,我們需要一些核心資產!”
確實,影視劇製作風險很高,舉個例子,一部中等投資的商業電影的運作周期,基本在1~1.5年之間,一年的周期裏,前11個半月基本沒營收,全靠最後電影上映的放映檔期拚個一錘子買賣;
院線電影目前基本上是賠錢的多,行業內有句順口溜,平均每十部院線電影,是“一賺兩平七賠”。
再加上政策風險,比如沒通過審查,俗稱“斃了”,投資全瞎,一分錢都拿不回來…
總之,好些民營影視公司,表麵上看著挺風光,其實日子不好過。
體現在公司業務營收、財務方麵,就是特別不穩定,呈現某種周期性脹、縮的特征,以及其他的難以預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