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都是華語電影人(3/4)(1 / 2)

競標,就是交談…

沈長林拿著準備好的資料,開誠布公:“中國船員在金三角遇害,公安部成立專案行動,以雷霆手段查清並搗毀了特大跨國製毒販毒集團…這是常用的三段式好萊塢結構,我一直在琢磨國產主旋律應該怎麼拍攝?像美國商業大製作那樣?但又覺得不合適…”

“不合適?”

“因為美國的政治正確是個人的,我們的政治正確是集體的,國家的…我們的商業巨製應該蘊含東方大國特有的民族、家國情懷!”

“…說說你的看法!”

“常規拍攝方式就是一個正麵,一個臥底,通力合作,海陸空三方麵都有,2.5億的投資,真正的大片!”

“像《007》、《碟中諜》那樣?”

“對!”說到這,沈長林笑著追問:“能不能既展示戰士,又能讓觀眾感受到背後蘊藏的國家力量…”

“…國家力量?”

“我想加一個旁白!”

“…什麼旁白?”

“算是插科打諢,就是網上的評價…之前很多網友說我們隻會抗議、譴責,不敢出兵,各種嘲諷‘你國’之類的…湄公河事件扇了這幫人一個大嘴巴!”

“可以…那《破冰行動》是什麼?”

“《破冰行動》…這個是我們之前計劃好的《大人物》續集…”

“你預料到了我們的行動?”

“那沒有,《大人物》第一部打富二代,第二部打D販,第三部打擊間諜,這都是計劃好的…隻不過中國第一製D村名聲太響了,去年我們改了劇本…”

“…你們想怎麼拍?”

“這要看能允許多大的尺度…保護傘可不可以拍出來?”

“…沒問題,這個東西我們親自把關!”

沈長林滿臉歡喜:“那就沒問題了,我保證拍出一部優秀作品!”

“票房呢?”

“這兩部都是10億+…對了, 金盾影視要是有想法,也可以聯合作品, 有你們在, 我們在創作時候很多細節問題也能請教一下…”

“…導演你準備找誰?”

“這類大型商業製作, 香港導演林朝賢很合適!”

“林朝賢?”

“我會擔任監製,把控局麵的!”

“你不能自己擔任導演嘛?”

沈長林苦笑:“我的電影計劃已經排滿了…”

……

相比較吳語森、徐可等著作等身的大導演, 林朝賢其實名聲不顯!

無論你在哪個榜單,十大香港導演都沒有林朝賢的份!

一方麵出道太晚,97年, 才執導了電影處女作《G4特工》…

林朝賢在香港導演中,說不上很出色,隻能屬於有片拍、但又沒有什麼驚豔電影的那一種類型。

混跡在多如牛毛的香港導演群體中,林朝賢的電影,沒什麼記憶點…

算是二流…

不過他有高光時刻, 《線人》、《證人》捧出了兩位金像影帝…

林朝賢這一段時期拍攝的警匪片並沒有在槍戰火爆上吸引眼球, 而是通過挖掘警察的內心世界來贏取深度…

但沒什麼意義, 香港電影最火爆的八十年代, 是憑借其搞笑的妙手天成以及動作的壯懷激烈而吸引關注的,失去了這些元素,香港電影如果也像歐洲電影那樣試圖深刻挖掘人物的靈魂,那是失輸無疑。

後來,可能膨脹了,開拍具有宏大野心的《逆戰》, 號稱投資2億元,但最終票房滿打滿算隻有1.3億元,可以說是輸的鼻塌嘴歪,粗算一下, 投資方虧損達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