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年演員都想演變態、神經病…
體現演技!
這個大概是因為我們的學院教育沿襲西方戲劇。
你看歐洲的那些大演員,無論是伊莎貝爾·於佩爾、朱麗葉·比諾什,甚至包括伊娃·格林,都鍾情這類角色。
原因挺簡單的,她們出演的戲劇,通常將人置身於絕境中審判,還有比神經病、變態更能體現人性的角色嗎?
學院派推崇的藝術就是這類!
學院派認為藝術和生活的關係有關, 藝術本身要高於現實的,這種高於就意味著藝術無法屈從於現實,反而可能會鞭撻現實,這才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可惜,學院派隻代表一小撮觀點,市場、觀眾鍾情的大都是簡單粗暴的類型片。
不是每一個神經病都叫小醜!
扯回來, 沈長林確實聯係了《紅高粱》劇組推薦了柳茜茜…
但他自己也沒當回事。
周訊是鄭小龍欽定的,3000萬…
算是天價, 據說之前孫麗主演《甄嬛傳》,一集片酬是30萬,總計2280萬。
之後新麗的《辣媽正傳》,單集片酬稅後78萬,拿了2900萬!
對比一下,周訊的3000萬也不算太貴。
其實,現階段行業內給演員片酬,電視劇片酬=單集片酬×最終剪輯集數。
《甄嬛傳》按照76集最終剪輯版來看,孫麗最終算片酬的集數應該在50集左右,即便是30萬一集,片酬應該在1500萬左右。
不過之後, 片酬就不這麼計算了,直接按時間報價…
因為一線明星檔期很緊張,比方說一部劇給你三個月, 報酬是6000萬或者1.2億…
演化到後來, 業務水平差勁照樣不影響藝人撈錢,所以逐漸被各種二代占領,什麼星二代, 商二代。
以前的藝人被記者采訪的時候都喜歡說這個圈太受罪,需要吃太多苦,堅決不能讓自己孩子進圈!
現在呢,沒人說這種話了吧?
隨便搞搞,一個配角,日入六位數,隨便砸點資源,小火之後,日入百萬不是事!
傻子才不讓自己孩子進圈。
老老實實工作?
咱就說華為的天才計劃,一年薪酬才200萬!
所以,現在港台年輕藝人在內地不吃香,除了政治原因,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來內地撈錢,撈完錢回去就說內地的壞話,投資人不敢用港台藝人,萬一因為部分言論導致不能播出或者不能上映,可就賠大發了。
最主要,現在內地娛樂圈利潤那麼大,怎麼可能把蛋糕讓給港台藝人,都在想辦法讓自己孩子進圈吃蛋糕。
戲子下九流?
踏馬的,拉糞車一天能賺六位數,這幫人也會安排自己孩子拉糞車的!
……
柳茜茜明確表示想演《無心法師》…
那就不能再按照原有規格製作了,演員配置得升級。
不過《無心法師》不太可能上星播出,《盜墓筆記》改成那樣,都沒法台播,《無心法師》想要滿足台播,得大改…
但你不可能改到總局過審的——無心法師,這個設定就挺不科學的。
除非改成古代…
如果改成古代,整個劇都要改動。
所以,隻能是網播。
得好好跟幾大視頻平台商量一下,畢竟成本就不是小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