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說由於丟了都蘭城,吐蕃兵馬糧草不濟,所以暫時無法過來彙合。
等侯君集什麼時候開始攻打伏俟城了,薩蘭明珠會親自帶兵過來支援。
侯君集看完書信後瞬間勃然大怒。
他當然知道薩蘭明珠是什麼意思了。
薩蘭明珠分明是想看大唐兵馬和孫明打起來後,她再伺機而動,以便從中取利。
“該死的吐蕃人,想要本將軍替你們奪回城池,而你們自己又不肯出力,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再過幾天,等大唐的援軍一到,那時本將軍哪裏還用得著你們?”
“哼哼!給臉不要臉的東西!”
想到這裏。
侯君集心中突然有了一個計劃。
“薩蘭明珠,都是你自找的,到時候可別怪本將軍心狠手辣!”
......
自從上次跟侯君集交手以後。
一連十天。
伏俟城和都蘭城外都沒有發現敵軍的蹤跡。
孫明心中猜想,估計侯君集是在等待援軍。
因為從涼州到伏俟城,最快也要五天時間。
從他派人去搬救兵,到救兵抵達這裏,來回怎麼也得十幾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幾天,侯君集的大軍應該就要來攻城了。
至於他會先攻哪一座城,孫明也不得而知。
所以隻能同時加強兩座城池的防禦。
好在最近這十天時間裏,孫明手下的臣民又增加了人。
如此巨量的人口增速,使得兩座城池的防禦力量都得到了空前提升。
現在伏俟城內不僅有陳慶之和他的白袍軍,而且還有五萬全部裝備改良諸葛連弩的男性臣民。
而都蘭城內除了許拔山等三千白馬義從以外,還有七萬五千個裝備各種武器的新軍。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以孫明目下的軍力,守住這兩座城池已經完全綽綽有餘。
而且還會多出許多兵力。
至於這些多出來的兵力,孫明早已有了安排。
至於女性臣民。
除了在武器作坊裏製作武器的臣民以外,其餘全部被孫明安排去開荒種地了。
因為人口激增帶來的直接問題。
就是糧食的日益短缺。
雖然薩蘭明珠在都蘭城內囤積了大量糧草。
但是相對孫明的人口增長速度來說。
這些糧食顯然也不能支撐多久。
所以大規模開荒種地勢在必行。
但開荒種地的前提是,必須得有足夠多的土地才行。
現在伏俟城和都蘭城兩座城內的土地能種的基本都已經種上糧食了。
但這明顯還遠遠不夠。
而兩座城眼下都處在戰爭的危機當中,敵軍大部隊隨時都有可能過來攻城。
城外不安全。
所以也不能讓臣民到城外去開荒種地。
因此糧食問題還是得不到根本解決。
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
孫明覺得是時候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再往外擴一擴了。
如果說伏俟城和都蘭城構成的勢力範圍隻是一條線。
那麼孫明現在需要第三座城池,來將自己的勢力範圍變成一個三角形的麵。
這樣一來,處於三座城池勢力範圍內的土地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安全。
這樣就能讓臣民到城外去開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