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省去了從零開始的漫長基礎培養期。而從基礎走向精英,隻需要多一些曆練和機會。
尤其是作為理科生而言,邁向精英的一步,是與不斷的試驗和訓練脫不開的。熟能生巧的積累技能的背後是不斷消耗的資源和資金。這也是很多同班同學開始拉開檔次的關鍵一步,也是那麼多的非專業人士照樣能在新的崗位上逐漸培養成專家的原因之一。
貴人扶持。扶持的就是資源和機遇。太平國大量虛位以待的崗位就是機遇,而空間地球上還有大量過剩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不僅僅隻是物質資源,地球上數千年集聚的文明,工業時代數百年集聚的科技成果都可以被輕易的複製出來。
“若要論起長見識,好像沒有能比得上咱們的!”李庠笑眯眯道。
李庠在仔細探究了空間地球後,終於找到了它的偉大之處。
在別人的眼中,地球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上百個國家組成的,而每個國家裏,種族、派別林立,大小組織割裂。根本談不上什麼統*一。而在空間地球中。至少2013年9月9日之前的一切,都全部向李庠敞開了,完全掌控在李庠一個人的手裏。
有人說過,若是全體人類能聯合起來。人類早就衝出太陽係了。或許死氣沉沉的空間地球中缺少人這個因素的力量聯合。但物資和技術等資源卻一點不缺。僅僅從科技方麵考慮。至少供應人類登上火星就一點不成問題。
登上火星,不是美國人辦不到,而是成本太高。況且美國還不能代表地球的最高技術水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哪怕是一些小國家,說不定也能在某項技術方麵有優勢。更不用說,歐洲各國以及崛起的華夏等國,在某些方麵不會弱於開始走下坡路的美國。
自從李庠從那些隱蔽的實驗室中搜索到一些絕密的技術發展成果後,他對於空間地球隻截至到13年9月的那個時間點的遺憾就煙消雲散了。不少的實驗室技術哪怕是過去了5年了,依然算是這個世界上所謂的頂尖技術。
值得幸運的是,在李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這一切的時候,他就憑借著大把的金錢掌控和新組建了不少的科研單位,繼續燒錢扶持一些技術的繼續發展。在太平國建立之初,李庠已經有計劃的在太平小島的地下基地中繼續扶持一些敏感技術,直到太平大島建立更加完善的地下科研基地,很多項目也一直沒有停滯。
能夠參考各國和各組織現有科技資料,即使一些項目還沒有足夠的大能來主持掌控,依然能很輕鬆的保持著真正的世界頂尖水平。
也正是通過各國資料融會貫通的學習,太平國的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就這樣成長了起來。這給了李庠足夠的信心,同樣的方式,足以讓一大批半成品材料的大學生成長為太平國的精英中堅力量。若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能用培養博士的條件培養,即使存在師資力量的短板,按照百裏挑一,千裏挑一的方式,在越來越大的移民基數基礎上,總能快速收獲自己的精英,奠定太平國金字塔的中層支柱。
再上一步,有了厚實的精英群體後,用萬裏挑一的方式,屬於太平國自己的大能也就為期不遠了。
“若是自己培養精英,我們需要更多的項目來支持。那我們就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體係,從科技到經濟文化,全麵的發展必然牽扯更多的精力。”王明陽對此抱著謹慎的態度。
一個國家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若是自己培養,這需要全麵的培養體係。而這個全麵恰恰是大國和小國之間的重要區別之一。
每個人都知道全麵發展的重要性,就是夯實一個國家基石。
大國有底氣全方位的發展,而小國卻隻能在某些領域獲得優勢,否則全麵鋪開的結果,恐怕沒等打好基礎就容易被人滅掉,幸運一點沒有被叢林法則淘汰的,耗盡國力也恐怕不夠建起一個完整基礎的。
太平國就是眾人眼中的小國,新建立不久的國家,尤其是在一座新誕生的荒島上建立的新國家,要說底蘊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國家的底蘊是成百上千年無數代人的創造積攢沉澱出來的,那些無形的財富遠不是世界首富的美元所能對比的。
王明陽是個合格的管理者,哪怕他了解了不少李庠身邊的秘密,依然不敢把太平國定位太高,保守的選擇了小國的方式來按部就班的發展。但在獲得了空間地球這個最大底蘊的同時,隻有一個靜止的時間點的缺陷就使得李庠需要快速的消化,全麵鋪開的選擇更加有利於推動整個進程。
“我們就是要全麵發展。”李庠斷然道,“我們謀取的不是一時興旺的小國之道,而是要奠定真正的大國之基,能支撐起整個華夏文明之火的堅固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