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鹿港小鎮與周華健】(2 / 2)

王梓鈞聽了段鍾譚這番話,差點一口咖啡噴出來,他這兩年不出唱片,是因為抽不出時間好不好,居然被理解得這麼高尚。

段鍾譚本來今天是來給王梓鈞做專訪的,卻沒想到居然聊起了音樂,而且還是他說的時候多,王梓鈞說的時候少。

不過既然打開了話題,段鍾譚也沒想過要收住,他吐了一口氣道:“現在台.灣有三大唱片公司,海山、歌林和麗歌。這三家唱片公司中,麗歌唱片以老式情歌和老民謠為主,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歌林唱片,在三家公司裏最年輕,也最有活力,明星培養機製很先進。可惜,它僅僅是個造星機器而已,為了規避風險,隻能遵循現有的市場環境而不思進取,旗下有創造能力的歌手,大多數都不能展現自己的能力。歸根結底,歌林唱片不過是一家以音樂為賺錢工具的公司,它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進音樂圈子裏來圈錢。海山唱片跟歌林差不多,造星功能很強大,不過有一點比歌林好,那就是管理更加人性化,對新的想法敢於嚐試。不過海山太老了,對於新音樂的嚐試隻敢一點點地去觸摸,不敢放開手腳去做。當然,海山唱片裏有個異類,那就是你,這也是海山屹立不倒,越做越大的原因之一。”

王梓鈞聽著他的高談闊論,笑問:“如果你有一家唱片公司,你會怎麼做?”

段鍾譚完全把王梓鈞當做一個同自己一樣有著音樂追求的同道,富有激情地說:“如果我有一家唱片公司,那我會將這家公司打造成一個音樂平台,彙聚那些對音樂有著獨特想法誌同道合的夥伴,開啟一個全新的音樂時代。”

“嗬嗬,很偉大的想法。”王梓鈞笑道。

聽到王梓鈞的笑聲,段鍾譚才從他的激情中走出來,說道:“不好意思,失態了。”

“不,”王梓鈞道,“我喜歡有想法的人。如果段先生你想做唱片公司的話,我可以為你解決資金問題,還可以提供一些人員和渠道上的幫助。”

“哦?”段鍾譚迅速冷靜下來,他已經是快到30歲的人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十年,自然知道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王梓鈞道:“誠如段先生所說,海山唱片已經老了畏首畏尾。比如羅大佑今晚的《鹿港小鎮》,就算當局不封殺,海山唱片還是不會做這首歌,即便是我去勸鄭振坤都沒用。”王梓鈞指指棒球場,“如果段先生對開唱片公司有興趣,這幾天可以多注意一下音樂節,說不定會發現許多人才,他們可以成為公司的第一批藝人。”

段鍾譚心思百轉,他與他大哥做《滾石》雜誌已經三年了,越來越不滿足隻做個觀察與議論者,漸漸有了入局的想法。之所以沒動手,主要是因為資金與渠道的問題,還有就是來自於當局歌曲政策的束縛。而如今,隻要王梓鈞進來合作,那麼資金與渠道都不是問題。最後隻有政策了,歌曲政策不放寬,一些歌就永遠不能唱。

“怎麼樣?有沒有興趣?”王梓鈞問。

段鍾譚想要回去跟大哥段鍾沂商量一下,不過還是準備先試探王梓鈞一下,問道:“王先生準備怎麼個合作法?”

王梓鈞說:“我出全資,組建一家唱片公司。你和段鍾沂先生以《滾石》雜誌入股,《滾石》雜誌稱為新建滾石唱片的附屬刊物。你和段鍾沂先生共同享有滾石唱片公司40的股份,至於這四成股份如何分配,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公司的發行渠道,可以先借用海山唱片的渠道。公司成立後,我不參與管理,不過我對公司的一些決策持有否決權。如何?”

段鍾譚敲了一會兒桌子,腦袋裏迅速計算著得失。先前他慷慨激昂的說辭是一回事,真要成立公司,那又是一回事,不得不仔細考慮。

“王先生你準備投資多少?”段鍾譚問。

王梓鈞說:“三千萬台幣如何?”

三千萬台幣做一家唱片製作公司,當然綽綽有餘,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錢其實是用來買《滾石》雜誌的。

三千萬的40就是一千二百萬,這點錢足夠把《滾石》雜誌給買下來,就算不做什麼唱片公司,段鍾譚也有得賺。

段鍾譚意動了,不過心裏卻冒出一絲懷疑——王梓鈞在白送錢啊!天底下還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