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沒好處的事情也要做(1 / 2)

李成認為,一座城市必須有它獨特的魅力,才可以吸引人們在此駐足,在此宜居。這就像一個人一樣,沒有絲毫魅力是吸引不了別人的注意的。

自打燒烤城開業以後,李成就常常想著那裏,想到那裏夜深人靜的時候,漆黑一片的場景。

可就目前來看,李成還沒有實力把那裏打造成這座城市最繁華的地方。李成無數次的想著,那裏將來應該是購物、餐飲、娛樂、商務、甚至是網紅們聚集的地方。

是這座城市的人,還有來這座城市旅遊的人,必須到的地方。確切的說,那裏應該是這座城市的心。

每次想到這些,李成都有點激動,覺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此時,這座城市的格局在慢慢變化著,逐漸加寬的街道,越來越多的高樓,越來越多的人,都讓李成覺得自己這個打造城市的心的計劃,可以提前規劃了。

不過,在打造這顆心之前,李成先要解決一件事,那就是錄音機廠的事情。

前麵說過,在錄音機廠這件事上,李成搞了一個很無恥的小動作。這直接導致支行決定錄音機廠的貸款不走核銷程序,而是要將這筆貸款盤活。

就在這段時間裏,市分行和支行聯合與市裏有關部門進行了數次商討,最終,支行提出來的計劃被市裏采納,那就是錄音機廠的土地設備折價轉讓,轉讓金交給市裏。

另外,錄音機廠原先的貸款不核銷,債務依然存在。也就是說,錄音機廠沒有破產,隻是被市裏轉讓出去了。

這個方案看起來比處置老印染廠的方案要簡單的多,也容易操作。但有細心的人發現,這個方案雖然看起來既簡單又容易操作,但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甚至比處置老印染廠難辦的多。

為什麼難辦?因為這裏牽扯到了人。這一次,市裏沒有拿出土地安置錄音機廠的工人。也就是說,誰接手錄音機廠,誰就要把這些工人一起接過去。

錄音機廠有七百多名工人,據說已經兩年多沒有發過工資了。現在誰接手錄音機廠,誰就要麵對這七百多張嗷嗷待哺的嘴。

這件事挺嚇人的。最先嚇跑的就是原本有意接手這裏,想把這裏改造成超市的百貨公司。

百貨公司也是李成所在的那家支行的客戶。與其它企業客戶不同的是,百貨公司是盈利單位,每個月的貸款利息都會按時交付給支行。

李成還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支行這些客戶裏,商業單位要明顯好於工業單位。

在商品大潮的衝擊之下,商業單位的盈利能力明顯要好於工業單位,特別是輕工業單位。從計劃經濟改為商品經濟,從商品經濟改為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哦,繞遠了,現在回頭繼續說錄音機廠的事情。李成得知百貨公司被嚇跑以後,心裏頓時是樂的一批。

他原先最害怕的就是百貨公司插一杠子。現在好了,本市一個對錄音機廠感興趣的單位也沒了。

這邊李成高興的不要不要的,可市裏和支行侯行長都同時犯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