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的鍾聲再一次響起,數量極多的官員有序的進場,不過含元殿依然沒有被填滿,鎏金盤龍的大柱反射著清晨的陽光,照在了每一個官員的臉上。
相比起平時隻有一百多位官員的含元殿,今天殿內站了三百多人,所以昨日雖然有四十餘位官員下了獄,今日的含元殿卻根本看不出來少了批官員。
走在最前方的盧何看了一眼那片沒有絲毫晃動的珠簾,心裏有些說不出的味道。
他自詡和太後配合的算是親密無間,也算是政治盟友了,但太後昨日的動作卻根本沒有和他通氣,呆在中書省的他辛辛苦苦批完了折子,出了門才知道發生的一係列事情。
這件事終究還是太後做的差了,不管怎麼樣,那畢竟是尚書令領著四十餘位高級官員的跪奏,勸回去也就得了,全部下獄了算怎麼回事?
您可隻是垂簾聽政的太後,唐皇都不一定敢這麼做。
臣子和皇帝的關係就好比如今的員工和老板,隻不過皇帝這個老板的權力並不受法律的約束,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法律,一言不合抄家滅門都行,更別提開除了。
所以大臣們會自發的抱團對抗這個時代的皇權,皇帝也不能莫名其妙沒有理由的處罰臣子,要不然在史書上留個刻薄寡恩為人陰厲的評價都算輕的,更嚴重的是萬一激起了大臣們兔死狐悲的情緒,撂挑子不幹了你還真能一個人管過來整個帝國?
更別提官僚係統下衍生出來的世家大族了,你太後不就是世家出來的女子,靠著世家身份才能入宮當皇後嗎?怎麼能幹這種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事情?
朝廷的運轉需要規則,大臣和皇帝之間的關係需要規則,昨日四十餘位大臣們的舉動頂多算是表明了政治立場,你有許多更好的解決方法,為什麼選擇了最壞的一種?
盧何看了看其他官員的臉色,果然在一些官員臉上看到了憤慨。
他歎了口氣,兩年平穩,太後莫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一旁的溫言神情平靜,依然像那個萬年老二一樣,老老實實走在盧何身後,不發一言,也沒什麼表情,旁人根本猜不出他的心思。
他的眼袋有些重,昨夜實在是沒睡好。
關鍵還是宮中消息傳出來後,和明珠殿下的那一番對話讓他回去之後翻來覆去沒睡著覺。
其實李子卿也隻是講了個故事,講了一個在這個世界沒發生的故事,而那個故事裏的國度和如今的大唐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像的地方,隻是那些李子卿不帶感情色彩的描述讓他有些毛骨悚然。
一開始當一個故事聽,告辭之後卻越想越入迷,一整個夜晚都在想那些李子卿總結的話。
如果大唐繼續這樣下去,最後也會是那樣吧?
岑遂尖銳的聲音響起,百官站定,先拜陛下,再拜太後,然後盧何開始主持議事。
大朝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等到再無人出列時,整個大殿都陷入了死寂,所有人都在等待什麼。
他們都沒忘,今日是太後下了旨開的大朝會,太後必然有什麼事情要交代,估計就是昨天發生的那件事情。
果然,太後的聲音在珠簾後響起了:“陳皇後請辭皇後位入紫宸殿侍奉陛下一事,眾位卿家怎麼看?”
沒想到是以這個開頭,百官都愣了愣。
還以為會直入主題,沒想到要先議論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