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輕拂,數千騎兵就這麼靜靜的在夜色下等待著,除了偶爾有馬匹不安的打兩個響鼻,剩下的都是清脆的鎧甲碰撞聲。
好歹是大唐最精銳的一批騎兵,撲麵而來的軍威讓匆匆趕到的魏老三一群人有些喘不過氣,等到再聽完李易的要求,一群人臉上已經隻剩下了驚愕。
首先反應過來的是魏老三,作為鄴城最喜歡去草原打獵的軍人,魏老三搓了搓手:“咱們這次去...撈到的東西要上交不。”
一旁的馬裨將隻覺得自己的臉都給丟盡了,看看這是幫什麼兵,幾千騎兵的正式軍事行動,你以為是跟以前一眼去搶吐蕃一票?
李易倒是不介意,反而很欣賞魏老三這種敢想敢說的性格:“出了岷山,一路燒殺搶掠過去,隻要有備用馬,你能拿多少拿多少,怎麼樣?”
先前還有些不情願走這趟苦差的鄴城軍漢們眼睛都亮了起來,今年吐蕃大唐大戰,上頭明令禁止進草原打獵,鄴城都快揭不開鍋了,眼下居然能跟著大部隊去搶,不比以前小打小鬧好得多?
邊塞的軍人一般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上,隻要有錢賺,不是送死,就沒人會拒絕,魏老三回頭看了看自己的斥候小隊,狠狠一咬牙:“幹了!什麼時候走?”
“現在,”李易抬頭看了看夜色,“兩天,最多兩天,一定要過黃河進草原。”
他拿出地圖:“把那條路指給我看。”
地圖不是很詳細,是李易接收部隊時岷山衛長官友情贈送的,其實李易也沒想到接收的過程這般容易,大概是軍驛八百裏加急的軍令太過嚴厲,還有岷山衛長官看他太過年輕以為是長安貴人的緣故,所以沒有在這件事上為難他,李易隻花了三天時間就整編了部隊趕到鄴城。
說是整編,其實李易連個訓話的機會都沒有,他知道這批兵不可能服自己,卻也沒辦法停下來好好做下思想工作,以前師父給的兵書上說的很明白,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此戰必敗,所以李易還是想將來自兩個不同地方的部隊進行整編。
這幾天兩類騎兵之間已經隱隱有衝突了,李易能感受到,從前線下來的蘭州騎兵覺得岷山騎兵都是一幫隻會窩在後麵的窩囊廢,而岷山騎兵看蘭州騎兵都覺得這些打了敗仗的兵夠丟人現眼,言語間已經隱隱有些火藥味。
雖然是大唐精銳騎兵,軍紀沒得說,但這種來自於地域編製的天然隔閡讓兩個陣列涇渭分明,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李易並不能壓服他們。
要知道當兵的都是批不怕死的,但誰都不想窩窩囊囊的死,來的若是個戰功累累的將軍,大家肯定能信服他,聽從軍令就是了,然而現在來的卻是個黃毛小子,連胡須都沒蓄,看著就讓這些騎兵犯嘀咕,眼下打的是突襲仗,這家夥真的能指揮好?
迫於軍令和李易的軍職,騎兵們或許會聽命,但李易卻沒辦法消除騎兵們心中的不安,打仗是要看指揮官的,在李易出現在岷山軍營的那一天,這五千騎兵都已經覺得這次的前途有些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