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水鋪子出來,遠遠的看了熱鬧的報坊一眼,李子卿一時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去哪兒走走。
去勾欄?上次去過了,那些戲都是自己照著模糊的記憶仿寫出來的,看著實在是沒勁。
逛大街?先別提自己身後這幾個錦衣衛有多紮眼,單說禁足令還生效著呢,萬一被哪個官員認出來,到時候也麻煩。
聽李大有說,這兩天送進禦書房彈劾她的折子可不少,雖說太後都壓了下來,可這個風頭還是低調些好。
一個個地方被否決,李子卿突然不知道該去哪兒。
長安這個地方太大了,而自己除了勾欄鋪子這些地方比較熟悉,居然就沒什麼可以去的地方。
好像在這個世界紮根了,好像又沒有。
迎著朱雀大街上斜斜的陽光,李子卿幽幽一歎,低頭看向身上書生儒服的時候,又眼前一亮。
她看向顧懷:“科舉開了?”
“今科已經開了三天了,今天好像就是結束的日子。”
李子卿頓時來了興趣:“走,去看看。”
......
認真的寫完最後一個字,蕭平放下筆,揉了揉眼睛。
一身所學盡付紙上,無論如何,自己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
對於蕭平這種同時擁有官二代身份的才子來說,科舉隻需要象征性的走一下而已,主考官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這個留下自己當門生的機會,自己中第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除非他蕭平倒黴,今年的主考官是和自家老爹結了仇,而且不在乎讓自己落榜帶來的質疑聲。
今年科舉比起往年都有些形式的不同,首先是科目,太後好像著實看重明經、進士兩科,今年其他科的考生一個沒有,就隻有這兩科的考生能夠上京。
其次是考試的場所,比起往年在貢院大殿一同作卷,今年的貢院安排了很多小房間,科舉考生們進來之前同樣需要被搜身,但貢院會貼心的準備蠟燭等物,還會送來一日三餐。
安靜的環境能讓考生更加專注的作答,三天的時間足夠考生們在卷子上盡展所學,尤其是取消了那些繁雜的科舉科目,讓今年的科舉看起來更加的正規和嚴格。
不管怎麼樣,這對於科舉學子來說,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好消息當然是以後不用再糾結於考哪個科目,壞消息是很多渾水摸魚的考生隻能一頭撲在經義時務上。
唐代取士,以進士科目為最重,而且不隻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
對於蕭平來說,他什麼都不用做,身為刺史的爹自然是會打點好一切,而才學...他蕭平缺才學嗎?
明經考經義,重帖經、墨義,隻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而進士重詩賦時務,詩賦需要有文才,時務需要有眼光,所以進士及第會難很多,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科舉科目。
可他蕭平最擅長的就是這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