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風波,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甚至比前些天的韓大儒歧視女子一事還要讓百姓側目。

畢竟長安的女子們再怎麼鬧,這事終究還是能控製住的,女子們也不過是想獲得些權力自由罷了,但這事可不一樣,科舉是大唐最緊要的人才選拔製度,要是這事都能舞弊,都能徇私,那豈不是說朝廷把天下百姓當猴耍?

好家夥,敢情那麼多平民百姓拚了老命讓後代讀書是來給你們這些權貴子弟陪跑的?高中的名額居然一開始就已經內定了?

這是一場信任危機,是大唐百姓對朝廷製度的深深懷疑,跟前些天那些風波完全沒法比,如果這事不處理好,從今以後科舉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不止是民間炸了鍋,這風波很快傳進了各個衙門,可詭異的是,卻沒幾個人站出來為盧何說話。

為什麼?因為盧何背刺他們背刺多了,背刺得官員們都在懷疑盧何到底是官員還是太後的一條狗了。

從太後臨朝以來,盧何就是堅定的站在了太後的那一邊,成功的為太後辦了不知道多少事情,但凡太後有什麼旨意,盧何總是第一個響應的。

從前些天的太子一事,到最近的男女對立,盧何沒有一次是站在官員這一邊,全是要麼讚成要麼默認了太後的舉動。

太後不信任百官,要建東廠讓太監督查他們,盧何站出來同意了。

太後想獲得長安女子們的支持,搞了個平權運動,建立了婦聯,讓女子成功把手伸進了政壇,盧何站在朝堂上不發一言。

所以現在士子們要搞你盧何,憑什麼我們要站出來為你發聲?

不約而同的,除了幾個盧何親手提拔的官員站了出來,整個長安的大部分官員們都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

既不落井下石,也不替盧何開脫,反正大家都是在看熱鬧,若不是擔心又是太後在釣魚,早就有官員跳出來對盧何開炮了。

真不怪官員們想的太多,看看最近,太子出東宮一案算是正大光明吧?可參與進去的官員都倒了血黴,堂堂宰相和吏部尚書都被下了獄。

再到前些天的婚育國策這件事,人韓大儒不過就是嘴賤了兩句,長安令不過是盡忠職守,就被收拾成那番模樣,整個長安亂了那麼久,最後也隻有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和太後通了氣的禮部徐尚書占了便宜。

事後大家都回過味兒來了,感情長安的風波估計就是太後一手造就的,既惡心了官員,又撈了民心,簡直是賺大發了。

所以太後現在在官員們的心中已經變成了難以揣測的釣魚達人,別看這次的科舉一事是落井下石的好機會,說不定又是太後丟出來的餌。

官員們實在是被搞怕了,心中都打定主意再觀望觀望。

可顯然有人不這麼想,真正知道這件事內幕的官員們都開始摩拳擦掌了。

首當其衝的便是禮部和國子監,本身就和科舉有聯係的衙門,禮部準備上折子請求太後徹查此事,以證朝廷清白,國子監更殺人誅心,直接讓士子們寫起了聯名陳情狀子。

其次就是禦史台,幾個早就得了授意的禦史們紛紛拿起了筆杆子,已經開始揮毫潑墨寫起了彈劾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