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這場戲,事先準備一天。
海裏拍攝要知道海水溫度,洋流方向,拍攝時是漲潮落潮……各種情況都要考慮到。同時雇傭一隊潛水員在水底,一麵保護攝象師,一麵保護白路。但是為鏡頭取景考慮,這些人必須要藏在遠處。
海麵上一共有四艘巡邏艇,一艘大遊艇,其中兩艘巡邏艇是劇情需要,給殺手追殺白路使用。另兩艘巡邏艇架著攝象機,同時還有攝象機探進水下拍攝。
大遊艇距離稍遠,導演和劇組人員聚在上麵,上麵還架有兩架機器。
等元龍喊過開始,白路從岸邊跳進海裏,他要去救人。故事中,他救的那個人已經被殺手殺死,因為冬天衣服多,暫時浮在水麵。
這個演員好找,遊泳高手有的是。白路過來時,那人在緩慢下沉,頭發是他留在這個世界的最後影象。白路一個猛子紮進水裏,猛往下潛,好不容易找到那人,努力拖上來,剛露出頭,就看到兩艘巡邏艇從遠處開過來。馬上朝岸邊遊去。
發現到白路,巡邏艇加快速度開過來。待距離稍近些,船頭幾人開槍射擊。
故事裏的白路沒有辦法,隻能推開屍體,同時快速下沉。
在他下沉幾秒鍾之後,兩艘巡邏艇開過來,然後是無盡射擊。開始時是幾個人對著白路下沉的地方各射上一梭子子彈,見水底沒反應,兩艘巡邏艇在這裏繞圈搜尋。
但凡發現點動靜,馬上送過去子彈,砰砰砰砰響上一會兒。
這個過程持續十分鍾,兩船老外商議幾句,認為白路死透了,遊艇靠岸,他們上岸離開。
在他們走後,白路浮上水麵,大踹幾口氣,慢慢遊向岸邊。
十分鍾啊,沉在水下十分鍾,要做規避動作,還要盡量小心地往遠處遊,何其一個辛苦,身邊攝象機忠實記錄下這十分鍾發生的事情,一鏡到底。
當十分鍾之後,水下潛水員的耳機裏響起導演組命令,趕緊亮起手中燈,這是告訴白路可以出水了。擔心他看不到,幾個方向都有潛水員發出亮燈信號。
攝象機依舊在工作,半分鍾後,白路從距離下沉地點五十米開外的地方浮出水麵,先左右看看,再遊向岸邊。
預計潛水十分鍾,實際拍攝時間遠長過十分鍾,入水大概有十分半到十一分鍾,再加上前期撈人和後期遊向岸邊的時間,這段戲用足十三分鍾。為了向觀眾表明這段戲拍的有多危險,元龍決定使用長鏡頭,完全再現當時場景。
試想一下,一個人在水裏呆上十三分鍾,這十三分鍾隻有水,那樣的畫麵該有多無聊。
元龍詢問技術人員,是否有重疊影象的可能,也就是分屏播放。
元龍的打算是,在白路進水半分鍾後,屏幕同時出現倆畫麵,一個是巡邏艇在海麵上的畫麵,一個是白路在水下麵遊動的景象。兩畫麵一大一小,當表現殺手狂暴的時候,他們開槍的鏡頭占據主屏幕;當表現白路在水下遊動的時候,他的鏡頭占據主屏幕,兩個屏幕來回切換。其間也可以加入別的攝象機拍攝到的畫麵,加幾個畫麵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加進去,並能很好的表現當時的危險情況。
如果是普通影片,切換全沒問題,加多少個分屏幕都可以。可元龍拍的是3d影片,這就有個麻煩。
簡單來說,3d拍攝是兩鏡頭一起拍,模仿人的兩個眼睛成像。播放時也要使用兩台投影機,把影片重疊投影到屏幕上,觀眾通過特製鏡片,把眼睛看到的信息過濾,在腦中成像,形成立體感。
如果不分屏,立體感會很直接。可一旦分屏,要兩個場景、甚至多個場景來回切換,會不會對影片效果造成影響?
電影院裏播放的3d影片多是膠片投影和數字立體播放,膠片投影使用的是紅綠分色技術和線偏震光分離技術,紅綠分色技術就是帶個紅綠眼睛就能看,影片比較粗糙。偏震光分離技術要好一些。
數字立體播放還要更好一些,也是使用偏震光分離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播放方式,通過專用播放機把電影投放到屏幕上,需要佩戴專用眼鏡。電影院裏看到的3d影片和你在電腦裏看到的3d片絕對不是一回事。
元龍想在保證潛水長鏡頭的情況下還要影片好看,情節要緊張刺激,這根本是艱巨考驗。
imax公司製作過許多電影,可以說穩坐3d數字電影界的第一把交椅,派來的技術員也是見多識廣,卻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要求。想想回答說:“應該可以。”
“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