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那年的故事(1 / 2)

定好這些事情,於導演的電影終於開拍,名字叫《那年》,聽名字就是極文藝的小眾片。

可以這麼說,白路拍這部影片的原因是沙沙,要捧紅她。

在劇裏,他和沙沙演情侶,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侶,也就不是現在這個年代的情侶。在那個特殊年代,即便是情侶,也不能牽手,更不要說親吻。

自從鄭燕子重病以後,白路變得特別忙碌。燕子是殘疾,又有病在身,卻一直想著努力工作認真工作。受到刺激的白路覺得不能輕易浪費時間,應珍惜老天賜予的一切,開始認真工作努力工作。

因為這個原因,他才又唱歌又演戲又做飯還主持節目。其實,他最想做的是去大海裏曬太陽。雖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不過正是沒有享受過,才會格外向往。

《那年》開機有個好處,外景地距離江城不遠。原本打算在電影城開機,可那裏沒有水,或者說是沒有適合當時背景的水。因為這個緣故,於紅兵曾跑來江南幾次選景,首先選中山裏麵一個村子,又選中個鎮子,其它戲份有在電影城拍攝,有在大學校園拍攝,反正需要很多場景。

於紅兵在村子裏呆上幾天,雇專人做相關裝修,就是把場景恢複成那個年代的街道景象。

這個村子是劇裏的主要場景之一,白路在這裏認識沙沙。

估計是沒指望有個好票房,也或許是於紅兵開戲就是這個規矩,開機前的放鞭炮、祭拜、剪彩儀式完全沒有,一聲開始,整個劇組開始工作。

先拍村子裏的戲,在話劇團請來一批精英演員,添到村子裏扮演當地居民。

還要說下這個本子,一般反映那個年代的片子,多是些苦情戲,比如《渴望》,包括《霸王別姬》也是。反正是不表現出苦痛磨難,就不足以證明那個錯誤年代。

於紅兵的這部戲沒有,從劇本主線來看,有些像編劇組想出來的《美好世界》,就是鄭燕子參與的那部電影。

電影一開始,先是歡快場麵,兩輛大解放載著許多人進到村裏,圈出場地表演節目。背景音樂是歌曲《李雙雙小唱》。

這是那個年代最初時經常見到的場景,大學裏的文藝骨幹下鄉演出,也有高中學生。

不論哪個年代,年輕人總是快樂多過悲傷,沙沙、花花、滿快樂三個人演文藝骨幹,下鄉演出節目,每天過的充實而快樂。白路在劇中是孤兒,穿的破爛衣服去看演出,然後就喜歡上看演出,尤其喜歡看沙沙跳舞。

在那個混亂年代,開始時有《黃梅戲》《紅梅讚》等歌,後來是八大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那些,再有了語錄操。劇裏麵,沙沙這些文藝骨幹有表演過其中的幾個節目。

開始時候,她們到處演出,白路就離開認識沙沙的小村子,跟去鎮子裏,跟去別的村子裏,去很多地方看演出。

後來學校停課,但是藝術骨幹們還是要去各地演出。同時,社會上廣泛成立各種宣傳隊,工宣隊,文宣隊等等。

那段歲月一開始就是各種大字報,也是各種批鬥,從領導到小民都要參與其中。可做為普通老百姓,你再批鬥,首先也得要活下去。除去每天都有的主旋律以外,市裏居民最關心的無非是柴米油鹽這些瑣事。

沙沙是城裏人,盡管全國人民都陷入那個“瘋狂鬥爭”的旋渦中,可買菜買布同樣要花錢,也是同樣要工作去掙錢。

白路沒有工作,像傻小子看見神仙姐姐那樣癡迷著追著沙沙而來。沙沙外出演出,他跟著;沙沙回學校或是回家,他就躲在某個地方不露麵。

花花、滿快樂知道白路的存在,常拿他取笑沙沙。沙沙當然也知道白路的存在,可倆人根本不是一個圈子的人,一個是孤兒,沒上過學,迷糊著長大。一個是城裏孩子,有閑心學舞蹈唱歌,是文藝骨幹。兩者間基本沒有交集。

可因為白路總是跟隨,一直跟隨也不說話,又有花花和滿快樂的一再調笑,一來二去的,沙沙也是注意起這個穿著破爛衣服的家夥。

影片節奏是輕鬆明快的,盡管牆壁上總有標語,盡管總有那個時代的許多歌曲演唱,盡管總有大字報和批鬥現象的存在,可對於主角白路來說,貧農加孤兒的身份讓他遠離悲慘命運。

劇裏的那些女孩盡是文宣骨幹,出身和政治麵貌都沒有問題,也是遠離悲慘命運。

所以,盡管那個年代是黑暗的,可主角總能在其中找到光明,並且快樂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