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 柏林電影節(1 / 2)

所有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警察》來的,這一部在白路看來拍過就準備遺忘掉的影片,在國外卻是有著很強生命力。

事實上,影片的影響力確實還在,下畫到現在也不過是一個多月、不到倆月時間,因為白路的玩命行為,讓大多看過影片、又是看過介紹的人不自主的說聲瘋子。

太瘋了,從來沒有人這麼做過,與其說是拍電影,不如說是自殺。

所以,記者特別想采訪《一個警察》的主演,尤其是白路。

剛才走紅毯就有記者想采訪。

這次電影節不像國內在劇院門口鋪條紅毯那麼簡單,是用紅色隔離布攔出一塊地方,兩邊全是記者,雖然距離不算多長,但是紅毯很寬,上麵隨時有明星接受采訪。

在白路跟元龍走上紅毯的時候,紅毯兩邊的記者大聲呼喚,可惜白路聽不懂,又沒心情應付記者,所以很快走完。

別的明星不是這樣,兩旁記者不是光照相,有特別多的電視台記者,舉著話筒、抗著攝象機錄製,一般情況,明星會配合,但凡叫到名字,多會走到紅毯邊上接受采訪。

白路是難得的異類,甚至很多國內記者的招呼,他都沒有回應。

現在進到裏麵,記者人數減少,是電影節允許的幾家電視台或媒體進行采訪,白路終於被攔下。

在這裏麵,沒有一家華人媒體。

白路基本不說話,主要讓元龍說話,等應付過這撥記者,再往前走的時候,白路說:“不是說就三部華人影片麼?怎麼這麼多國內明星?”

剛才被采訪的那會兒時間,看到許多華人明星走進來,可惜基本沒有白路和元龍這樣的待遇。

聽到這句話,元龍歎氣道:“是進入主競賽單元的有三部華人影片,這次影展一共有四百多部影片。”跟著問道:“你真不關心這些東西?你是明星啊,你是戲子啊!”

白路說:“別太認真。”剛說完話,又被一家媒體攔住,是美國人,哇啦哇啦一通說,元龍代表白路回話,其中有個問題是對奧斯卡提名怎麼看。元龍先跟白路說遍漢語,再用英語回複記者。

等結束這段采訪,白路問:“柏林電影節,問我奧斯卡的事?”

元龍笑道:“美國人就這樣,一副世界中心的派頭。”停了下又說:“柏林電影節最大的資金來源就是美國人。”

白路笑笑,進場後,找到沙沙幾個人,大家在一起坐下。

他對出席明星沒有多少了解,在娛樂記者眼裏來看,本屆電影節勉強算得上是群星璀璨,美國一線大明星來了三個,是絕對的一線超級明星。再有幾個大導演,還有來做評委的……再有歐洲許多大明星,配上更多的亞洲明星,比如韓國……這許多人加一起,最少有八十來人走紅毯。

隻是明星雖然多,真正能和美國一線超級明星比較的卻是太少太少。雖然在國內觀眾眼裏看來,咱也派出去一堆明星……真的是一堆,白路在場裏坐了一會兒,就看到三十多個華人明星,熟悉不熟悉另說,反正是來了。白路當時跟元龍笑著說:“這是組團來刷電影節。”

可惜,咱們認識沒有用,在歐美媒體人的眼中,隻盯著最頂尖的幾個大明星看,至於亞洲麵孔,他們是誰?很重要麼?

此外,德國明星比較多,這是本土做戰的好處。

有件事情很有意思,有評委不知道參賽影片的演員和內容,更不要說參展影片。

尤其是看了一圈電影以後,評出個世界上沒幾個人知道的電影拿獎,那種酸爽簡直無法言表,是在向世界宣告,這就是電影節的真諦。

進場後,有熟悉明星過來打招呼,互相聊上幾句。元龍是大哥大啊,很多華人明星主動過來說話,甚至韓國明星也來湊熱鬧。由此可見,元龍還是很有力度的。

後麵的事情沒什麼可說,主持人上去說話,換外國老頭上去嘮叨,接著再換個人嘮叨幾句,文化部大人來了,市長也來了,都上去說話,再是評委集體亮相,電影節正式開始。

按白路想法,現在就想退場,然後回國,可是不能,明天要幫著《那年》站台。電影節有很多單元,最主要一項,放電影。

明天下午兩點,《那年》在一個小影廳放映,事前向很多發行商發出邀請,但是不知道會不會來捧場。

白路做為最大牌明星,必須得去捧場。

電影節有很多單元,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已經定下來,有二十部影片,沒有《那年》。

但是還有別的單元,也會評出些不重要的獎項,這些獎項是《那年》爭取的目標,所以於紅兵會有點忙,當然,最主要的工作是賣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