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後,呂宋方麵和南洋公司,表示完全服從首輔大人的命令,並立即組織裝船運輸,將黃金盡快送到上海。
五千萬兩啊五千萬兩,而且還是黃金啊黃金,當看到這條新聞時,大家興奮的將手中的報紙拋到天上,然後跑到街上又唱又跳,見人就抱。當天,幾乎所有城市的酒水脫銷,飯店爆滿,笑容重回人們臉龐……
但是,黃金從呂宋裝船到運來,最少最少也得三個月的時間,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怎麼辦?沈默大手一揮道:“就用戶部發行的綠色債券吧!”
前麵提到過,如果市場不承認,破紙就隻是破紙,如果市場承認的話,那麼,破紙就是錢。
雖然大家現在對這些綠紙殼子有了些信心,但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何況這些還都是一年期的無息債券,要過一年才能兌現……
為了提高債券的市場接受程度,首先南京朝廷宣布,接受民眾用綠色債券完稅。沈默又使出鐵腕,強壓各大商業行會,紛紛表態,同意使用綠色債券作為支付手段。
當然,沈默也玩了點陰的,他先騙不肯接受債券的行業首領來談判,然後將其鎖進空房間,等待外界普遍接受債券才將其放出。最倒黴的一個,被他關了整整七天才被放出來。
還不止於此,他還命令報業行會成立自律委員會,專門封殺不利於市場的消息傳播。這雖有妨礙新聞自由之嫌,但非常時期,報業確實應該多提振士氣,鼓勵人們接受使用綠色債券。
不過他也不是純靠忽悠,對於那些手裏有真金白銀的大戶老財,他挨個叫到上海談話,認購的綠色債券的,發勳章,不認購的,關起來等著回心轉意。有想不理他的,報紙上就會狂轟濫炸,指責該人冷血自私,毫無良心可言,逼得大戶不得不到上海來投誠。
就靠這種刮地三尺的風範,沈默硬是推銷出去三千萬兩綠色債券,自然惹得罵聲一片。
然而,這些努力沒有白費,這些小紙片真的在市場上流通起來了……
首先是官員們不得不接受,從本月起,他們的薪水隻發綠紙殼子。當然,沈閣老從來不坑人,發的是雙薪。
接著農民也接受了,因為不管皇帝是誰,他們都要向官老爺交稅,而官府隻收這種綠花花的紙殼子,他們就隻好用糧食換這種紙殼子。
糧商們手裏沒有綠紙殼子,但這玩意兒能收到糧食,於是他們跑到銀行,用自己手裏的銀票,去兌換綠紙殼子,好去買農民手裏的糧食……
糧商們收購糧食之後,卻不能直接賣給市民,因為朝廷突然宣布,現在施行戰時供給製度,所以所有糧食都必須出售給各地官府,否則以囤積居奇論處!
官府會以市價收購,給糧商們留出利潤空間來,當然,官府隻可能支付綠紙殼子;然後由官府向民眾平價售賣,當然,官府也隻接受綠紙殼子……
因為綠紙殼子可以買糧食,工人們也能接受老板用綠紙殼子發薪水了,而工場和供應商間的進貨,大都可以通過銀行轉賬完成,隻要不提現,倒是可以避免綠紙殼子的騷擾。
無論如何,大明經濟這輛停久了,有些生鏽的機器,勉強運轉起來,但普遍存在開工不足的問題,一方麵是工廠主對前景沒把握,對綠色債券也缺乏信心不敢大力投產;另一方麵,也因為經濟處於寒冬期,難免出現訂單不足的問題。
但很快,沈默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他推動全體內閣會議,通過了武力討伐偽帝的決議。而戰爭是需要生產物資的。尤其是軍事物資,戰船、槍炮、彈藥、刀具、被服、馬車、裝具……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的政府購買。
誰都知道,這些巨額的訂單,對久曠的東南工商業意味著什麼,所以明知道官府隻會用綠色債券支付,工商業者們還是搶破頭。
就在蛋糕基本分完的時候,呂宋第一批一千二百萬兩黃金,終於送到了上海。那一天又是萬民空巷,戒備比沈默到達時,還要森嚴數倍。一箱箱黃金,就在碼頭上當眾檢驗過磅,然後直接發送戶部銀行上海總行金庫。
至此,大家對綠色債券的償付能力,再也不存懷疑……按說戰爭陰雲籠罩,應該還會有擠兌潮才是,但是由於綠色債券是一年期的,一年後,大家才能兌換成黃金,所以擠兌無從發生。
好吧,大家終於打消了對綠色債券的疑惑,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的官方貨幣了。為了完成朝廷的大額訂單,開始卯足了勁兒生產。
市場的一顰一笑,全靠貨幣支撐。於是停滯已久的經濟運轉開來。
任何時代,貨幣增發都會刺激證券市場,因為,貨幣是證券市場的子彈。但是,隻有在經濟體健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與實體經濟互為動力。
上海證交所發現,鈔票和股票同時多了起來。此時,證券業有了充足的子彈,工業體係又欣欣向榮,富有遠見的人們紛紛入市抄底,使股票的成交量恢複到危機前的水平,股價也層層上漲,危機的陰影終於逐漸淡去。
站在戶部銀行的大樓平台上,沈默終於長長鬆了口氣。其實,呂宋根本拿不出五千萬兩黃金,況且呂宋已經形成了地方自治的政治生態,代表當地民眾的谘議會,也不會同意砸鍋賣鐵替國內買單。
一千二百萬兩黃金,已經是沈默能籌到的極限了,但在戰爭的陰雲籠罩下,如果傻愣愣的把這個錢投到市場中,可能隻堅持幾天,就被嚇破了膽的大戶們提走。
而現在,他通過一係列翻雲覆雨的手段,各種造勢與借勢結合,終於使人們接受了綠色債券為朝廷的法定貨幣。而那一千二百萬兩黃金,還好端端的待在金庫裏,一分都沒動呢。
必須要說的是,在金融市場基本穩定後,若菡將所持有的彙聯號兩成的股份,全都無償注入戶部銀行,作為彙聯號在戶部銀行持股的股本。自己隻留下百分之一,作為給小兒子的家產……而日升隆那邊,也按照與沈默的協議,將張四維家的百分之二十股份,無償轉給了戶部銀行,同樣作為日升隆在戶部銀行持股的股本。
最終,戶部銀行中,銀行資本占百分之四十,國家資本占百分之六十,十名董事會成員,也按這個比例,既保證了朝廷對貨幣發行等金融政策的控製權,又基本保證了銀行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