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風評扭轉 (二合一)(1 / 3)

“臣附議。”闌

擔任刑部給事中的嶽正站了出來,他是沉憶辰的門生,更是“沉學”的追隨者。

“臣附議。”

一名都察院監察禦史站了出來,多年程朱理學教育讓他無法接受沉憶辰的弑君之舉,可為官初心跟文人風骨告訴了他,沉憶辰做的一切是對的,天下百姓將為之受益。

“臣附議”

……

文華殿內外此起彼伏的響起了讚同的聲音,更讓眾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向視沉憶辰為賊寇,上疏彈劾抨擊他最為厲害的清流言官群體,居然在這一場對於大明宗藩的限製戰爭中,給予了沉憶辰最多的支持,放眼望去有半數出列!

這一幕的出現放在以前簡直不敢想象,沉憶辰看到後卻有些熱淚盈眶。闌

憑心而論從入仕以來,沉憶辰始終站在清流言官的對立麵,時時刻刻被這群噴子給“嗶嗶奈奈”,又不是什麼受虐狂,怎麼可能對他們有好印象?

但理智卻始終約束著沉憶辰,經不起批評,那就承擔不起讚美。為了個人喜好去捂嘴打擊異己,到了最後言路堵塞斷絕,那麼帶來的後果將是毀滅性的。

同時沉憶辰還清楚一點,那就是沒有經曆過大禮議事件,沒有陷入黨爭的清流言官群體。你可以說他們迂腐,可以說他們挑事,也可以定義他們就是一群職業大噴子。

可有一點不能否定,他們在這個渾濁的官場中,要遠比絕大多數官員更加純粹。至少其中大部分人,依舊堅守著自己心中道義跟為官本心,想要以天下為己任。

《宗藩弊論》打擊的範圍太廣,要承擔起的後果太嚴重,除了於謙這種真正大公無私的人,朝中重臣除了跟沉憶辰誌同道合者,沒有人敢站出來表達支持。

這就是為什麼,哪怕與沉憶辰統一戰線的高穀,此時都選擇了沉默。

這種情況下,反倒更偏向於理想主義者的言官清流,凸顯出身上那文人特有的執拗氣節,拿出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的誌向,達成了限製宗親藩王的共識。闌

站在禦台上的景泰帝朱祁玉,望著大殿內外有如此多的官員支持沉憶辰,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哪怕他也認為朝廷財政緊張,應該適當的削減宗室俸祿等等措施,以及給比較挑事的襄王一個警告。

但受限於時代的局限性,這個天下畢竟是朱家的,宗藩跟皇帝再怎麼樣產生嫌隙,依舊還是一家人。朝廷群臣這般強烈支持《宗藩弊論》,背後到底是想要做什麼,再來那套士大夫共治天下,分散帝王的君權嗎?

一方是宗親藩王的施壓,一方是朝廷群臣的“奪權”,景泰帝朱祁玉腦海思維劇烈的交鋒之下,讓他本就虛弱的身體,產生一股頭暈目眩之感,整個人搖搖晃晃的往後倒去。

還是站在旁邊的內官監掌印王誠眼疾手快,景泰帝朱祁玉往後傾倒的瞬間,他就一個健步衝了上去扶住,順勢把皇帝給安坐在龍椅上麵。

….大殿內外本來群情激憤的文武百官,見到這一幕後同樣大驚失色,很多人忍不住高呼了一句:“陛下!”

不僅僅是百官驚詫,就連沉憶辰此刻都有些心驚膽戰,他本以為景泰帝朱祁玉露麵臨朝,而且看起來神色沒有多大異樣,身體應該是要好了許多。

結果目前看來,朱祁玉更像是在硬撐強裝,這下到底是本身疾病導致的,還是被自己上疏給刺激到。如果是後者的話,擔上大不敬的罪名沉憶辰還能有辦法轉圜,要是皇帝一病不起就麻煩大了!闌

不過幸運的是,情況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景泰帝朱祁玉倚靠在龍椅上喘了一會兒粗氣後,用著虛弱的語氣說道:“沉卿,宗藩弊論事關重大,需要三思而後行,日後再議吧。”

“陛下,常言道防患於未然,待日後宗室子子孫孫成為大明之患再來處置,成為頑疾能比現在更好治愈嗎?”

沉憶辰沒有絲毫的退步,他很清楚輿論帶來的力量,一旦朱祁玉安撫過後再選擇長久不上朝,亦或者避而不見,壓製大明皇親國戚的效果將會大為降低。www.x33xs.com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宗親再如何耗費甚高,他們與朕一樣,終究是太祖皇帝的子孫,血脈至親。你把宗室藩王給視為隱患頑疾,難道是想要反了天嗎?”

又氣又惱,再加上沉憶辰的咄咄逼人,讓景泰帝朱祁玉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一巴掌重重拍在禦桉之上,帝王威壓在此刻猶如化作了實質,朝著文華殿內群臣洶湧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