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四麵楚歌(2 / 3)

林仁肇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說道:“沒有逃漏的吧!”

鄭彥華道:“怎麼可能,就他們那小艦,要速度沒速度,要戰力沒戰力,這都讓他們跑了,哪還有臉麵來見都督?”

倭國其實是掌握一定的航海技術的,他們的戰艦主要是黃龍、海鶻以及遣唐使船。

但這些都是兩百年前的老貨了。

其中遣唐使船屬於運兵船,倭國最大的海船。

黃龍、海鶻則是從唐朝學來的改良版的河艦,都屬於過時產物。

隻是倭國閉關鎖國百來年,朝廷腐朽,船艦技術自然無提升,也無須保養新建。

百餘年前的船艦,早就無法使用。

現在他們往來倭國、高麗的船艦是最廉價的平底狹長船,一艘隻能容納二十人。

而中原羅幼度對於水師極為重視,還在後周為臣時,就極力促成與吳越的水上貿易,吸取他們先進的造船技術,組建可以橫行渤海的水師。

一統江南之後,更是總結了中原、南唐、吳越、漳泉的造船工藝,以及西方海船的技術,研發新型海艦。

這些年海商所得的財稅大多都用於水師的改良修建之上。

雙方在船艦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麵對中原的快帆海鶻,倭國的平底狹長船根本沒有逃跑的機會。

林仁肇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那就好,先將他們分開拷打,讓他們說說高麗的情況。然後通通丟給顧郎中,都是勞力,關著確實可惜。陛下說了,叫什麼石見的地方有大銀礦,留著他們的性命,到時候全當礦工。”

“諾!”鄭彥華抱拳領命。

林仁肇目送鄭彥華、顧閎中離去,看著最新繪製的地圖,手指在對馬島從左到右畫了一條長線。

這條長線就是他們封鎖的海域。

倭國海岸線狹長,想要完全封鎖是不可能的。

但隻要給陳德誠爭取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他拿下九州島。

九州島彙聚倭國大半物資,將這批物資奪了,對於倭國的士氣將會是重大的打擊。

高麗方向的倭國兵士失去了後勤補給,唯有南下撤軍一途。

高麗屆時唾手可得。

林仁肇在腦海中推演進程,大約過了小半個時辰。

鄭彥華審訊歸來:“都督,有一個新的消息。根據倭國的一個小將官說他們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正在進攻耽羅國。”

林仁肇看著地圖上濟州島的方位,略一思索道:“將盧絳叫來。”

不多時,一位年過七十須發花白的小將大步入內。

“都督!”盧絳聲音洪亮,底氣充足,一點也不像七旬老者。

說道這個盧絳,曆史上也是一號人物。

大器晚成的代表之一。

盧絳字晉卿,江南宜春人,是江西曆史上第一個狀元盧肇之曾孫。出身書香門第的他,自少就愛好兵家,以博奕角抵為事,讀書隻明大旨,不去深究其意。

這種人別說是文風鼎盛的江南,即便是中原,也考不上。故而年到七十,一事無成。

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江南形勢嚴峻。

盧絳覺得自己七十好幾正當年少,英雄正是用武之地,便向南唐朝廷上書論事以求進身,得到了重臣樞密使陳喬的賞識,授沿江巡檢。

盧絳才華得到了發揮,親自招募一支水軍,加以訓練,駐守第一線秦淮水柵。

大宋南侵,盧絳麵對十倍於己的宋軍,屢戰屢勝,無一敗績,打得宋軍都出了心理陰影,聽到盧絳的名字都膽怯害怕,不敢進攻。

最終還是那一句話,南唐不亡,沒有天理。

自林仁肇為李煜冤殺以後,盧絳是唯一一個能夠與宋軍叫板一戰的人物。

因他老打勝仗,南唐朝廷很利索地將他調往後方擔任節度使,以至於南唐前線潰敗。

最終李煜投降,而盧絳卻不願降宋,率部攻下歙州,試圖據守閩中,興複南唐。

麵對盧絳所居的歙州,宋朝上下打了一年餘,愣是拿盧絳沒有辦法,損兵折將。

趙匡胤見不能攻克盧絳,便施以軟計勸降。最終因糧草斷絕,盧絳為了百姓手下兵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