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開國以來,也沒有單獨給一人舉行評審的先例,因此李誌高這次組織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
“王先生,既然上麵決定給您單獨舉辦這一次評選,那對您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認可。”這位李委員搓了搓手湊到王波麵前道,“我是這麼想的,您看,您那邊時間也這麼緊張,而且距離下次院士評選也就還大半年的時間,有些早的,現在就遞上申請表來了。”
“如果您不介意,咱就快刀斬亂麻,省去那些繁瑣的步驟,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這場評選。”
聞言王總自然是沒有任何意見。
“那咱們就開始吧。”由於王波來得倉促,因此很多初審評委都沒趕過來,隻是開了通過視頻電話來參加這場特殊的評選。
“下麵我們進行初輪的評選,請大家投票,是否同意選取王波同誌,成為華國工程院院士!”
整個評選的過程中,分為三輪,初選、學部的二輪選舉,最後再組織學部的院士對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票多者入選!
三輪投票進行的非常順利,但凡是對於王波的發明有所耳聞的,都不會投出反對票。
因此幾輪評選下來,王波全票通過,除了何老等少數對祖國有巨大的科學家外,全票這還是第一次。
統計完投票後,按照常理來,院士的評選就已經結束了。
但在今,還有一個特殊的流程。
“鑒於王波同誌在物理界、化學界、生物界作出的卓越貢獻,經學部委員會、國家教育部和相關人才待遇部門共同協商決定。”
深吸一口氣,李誌高繼續宣讀,“為王波同誌開啟華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
李誌高的話音落下,在場眾人都有些發愣。
雙院院士!?
在華國的開國曆史上,不是沒有雙院院士這個先例,著名的錢學森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就現在,華國科學院與工程院加起來院士得有一千多人,這還隻是在世的。
但雙院院士,從建國到現在也不超過三十個。
這個頭銜的含金量可見一斑,雖然是學部教育部門等聯合決定,但想這種大動作,沒有上麵點頭根本不可能。
“還是老規矩,咱們三輪投票見分曉。”
視頻會議中,眾人開始了投票,比之前那次還要利索。
這麼年輕的雙院院士,未來簡直不可限量,他們這些評委活了這麼大歲數了也都是人精,可不想給家夥留下不好的印象。
手中拿著不出意料的結果,李誌高跟眾人道了一聲‘辛苦’,便掛斷了電話。
現在這位李委員有些暈。
華國雙院院士就這麼誕生了?
整個評選過程耗費了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這讓他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李委員,李委員。”在李誌高的麵前揮了揮手,這位才算回過神兒來。
“不好意思,我主持評審這麼多年,整個選舉過程進行個三五個月再正常不過了,可現在,雖然是特事特辦,但二十分鍾就完事兒,也……”看著苦笑的李誌高,王波也不知道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