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號稱黃金眼,他出手買下的東西肯定不是普通之物。牛三胖連忙追上去:“李少,剛才那是什麼寶貝?”
李墨從包裏拿出那個包裹好的,遞給他道:“算不上什麼寶貝,但的確是個老物,從紋理造型上來看大概是唐朝時期的。”
牛三胖看看手裏灰不溜秋的東西,怎麼看也不像是唐朝古董。
“唐朝時候國力非常強盛,那時候萬國來朝,像現在國外的唐人街,就是沿用的那時候的概念。當時民間富裕,所以出現大量用金銀製造成各種器皿。到了晚唐五代因為各種原因,瓷器逐漸代替了金銀器皿。”
“你手裏的東西有人它是杯,有人它是碗,你看到表麵是灰色的,其實因為它是銀鎦金的,但裏麵的金磨損的很嚴重,時間久了氧化後的模樣。”
牛三胖看不出名堂:“這叫什麼?”
“海棠杯。”
李墨頓了下又喝口水:“海棠杯是貴族宮廷常用的一種器皿,裏麵是鏨刻的花卉紋,中間一周是連珠紋,你仔細看中間還有一個摩羯。這種造型的海棠杯最常見的是出自唐代和遼代,這兩個朝代金銀器做的都很精致。”
“媽呀,一個海棠杯有這麼多學問。”
牛三胖暗暗咂舌,難怪李墨能夠撿到好多漏,就憑他這一肚子的學識,他就沒辦法融會貫通。
“這是表麵看到的,再海棠杯的工藝,是捶揲和焊接,再加上鏨刻。你用手摸摸裏麵底部,有一圈珍珠底,還有四周有開框的飛禽走獸,這是一件非常不錯的唐器,花三千八買回去值得。”
“真是長見識了,李少,這海棠杯市場價多少錢?”
“不貴,差不多十萬左右。”
李墨接過海棠杯,用廢紙包裹起來放進包裏。
“賺一筆,今沒白來。”牛三胖興致高昂起來,雖然漏不是他撿的,但他也很有就感,覺得增長了很多見識。
“我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之久,源遠流長,一代代傳下來的古玩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要學到精髓實在不容易。師父從就帶我到處走,長見識,多讀書,就是為了增加底蘊,開闊眼界,但我依然隻是窺其一角而已。”
李墨感慨的道,想到師父十多年的精心傳授培養,內心很感激他。
“三胖,這個海棠杯價值不高,我也不準備送上拍賣台,準備多積累一些差不多價位的,回頭放在家裏做裝飾。”
“夠奢侈的。”
兩人邊聊邊走,琉璃大街八百米,他們才走出不到十分之一,而且他們看到的也才是外麵路兩旁的攤位,很多攤位都是錯身而過。
人擠人又走了十多米,李墨再次停下,眼前這個攤位是賣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擺了一地。不過他對四寶沒什麼興趣,他的目光落在一個木頭做的桶上。
“先生看中什麼了?”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她指指地上的筆墨紙硯道:“這些東西都是我從一個倒閉的古董店裏買來的,東西都不錯。尤其是那幾個硯台,都是老硯,你可以看看,合適的話我給你一個實在價。”
牛三胖有經驗了,見李墨蹲下看著地上的東西,以為這筆墨紙硯裏又有漏可撿,忙擠到身邊也蹲下認真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