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隻是看看,就算發現不合適,也最多損失點時間......
甚至,連時間都不會損失。
畢竟,他至少也多了解了一種新材料,這邊是多積累了一份知識。
時間換知識,不虧!
雖然那新材料不是他現在所需要到, 但以後就未必,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可能你說做的任何準備能用的上,但多準備卻能提高你的知識儲備在以後能被“用的上”的概率。
平日裏的積累,積少成多後,反過來, 你的知識儲備就越來越罕見會有“用不上”的時候,隨著“用不上”的概率越來越低, 你會越來越接近“全能”。
抱著這樣的想法,這條“大鯊魚”查看起了這條有關“新材料”的消息。
結果打開後。
裏邊的內容居然是.......做菜?
什麼情況?
不過,“大鯊魚”還是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仔細一想,我們生活中很多民用的發明其實都是做尖端的研究工作中無意間發現的,反過來,民間研究做菜的時候,也無意間發明了個對尖端研究有幫助的材料......也不是不可能。
好在,“大鯊魚”也是個十分擅長查資料的好手,他有著特殊的查閱方式,懂得如何從海量信息中快速查找出自己要找的或感興趣部分內容。
刷刷刷幾下,“大鯊魚”快速略過了那些對他無用的信息。
終於,重頭戲來了!
他終於從這片數千字的長文中一眼捕捉找到了“新材料”這個三個字。
通過這三個字,往外輻射,“大鯊魚”很快就了解到了所謂的“新材料”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新材料不止一種。
無色強力熒光劑、散光劑、“模擬劑”、速效軟化劑、速效脆化劑、速效發酵劑、嫩化劑、泛用消毒清洗劑.......
有人會好奇,上麵這些東西名字都是“XX劑”來著, 這不應該是屬於“藥劑”嗎?怎麼就成了“材料”了呢?
所謂“材料”,其實就是“可以用來製造成成品的東西”。
說白了, 隻要某個事物可以通過與其他東西進行搭配組合以及加工後, 從而形成一個新的事物,那麼那個事物就可以算作“材料”。
很顯然,這些些“藥劑”都是有著這樣的特製的,所以它們也是“材料”。
以上這些材料,它們中絕大部分,大鯊魚都有知道很多款作用類似的存在。
但柳乘蔭的這些材料,效果比市麵上的都好很多,而且最重要的,這些新材料都是“可食用”的!
這點非常重要!
因為,通常來說,“可食用”則意味著其很大程度是對人體無害的,如此一來,用該材料所製造出來的東西,人類可以很大程度地放心去使用它。
不用在使用這些東西的時候擔心化工汙染、輻射、有害氣體釋放、誤食等因素而導致影響健康。
特別是一些需要人在密閉環境下器材,甚至貼身的服飾。
如果這些東西是“可食用”這樣級別的材料製造的話,幾乎所有顧慮都能夠得到解決。
特別是那個“模擬劑”。
看到這裏,大鯊魚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起來!
所謂的“模擬劑”,大白鯊通過其用法,推斷出——
這些“模擬劑”中包含有:
能夠改變物體電磁波吸收效率以及吸收形式的塗料;
能夠自由改變水分子透過率的濾水、防水塗料;
能夠改變熱量透過率的隔熱塗料;
能夠提升熱量吸收效率的吸熱塗料......
各種各樣, 應有盡有。
而且隻需要那麼薄薄的一層。
操作上,更是簡單到哪怕隻要用勺子舀一勺子直接抹上去就能起效, 毫無門檻!
在其中,大鯊魚成功發現了滿足他目前的課題遭遇的難題需求的材料,甚至在效果上比他所要求的還要跟好用一些!
甚至,還有不少材料是可以用於代替課題中所需的其他幾樣材料的。
如果將那原本找好的材料換下來,換上柳乘蔭的這些“新材料”的話,他們這個課題所研究的產品的不僅功能上會超越預期,甚至在安全性上更是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