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chua的一下,很快一個星期過去了。
這一個星期裏,柳乘蔭並非在空虛中度過,相反,他這個星期裏做了許多事情,這些事情裏,柳乘蔭本人覺得最重要的主要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 柳乘蔭又建立了一個公司!
新公司名為“成蔭材料”,專門用於生產、銷售他在《食-人-娛》中所展示過的,以及其它還沒展示過的材料。
“成蔭材料”和“成蔭文化”不同。
“成蔭材料”是個生產製造類的公司,需要辦的證件很多。
什麼生產許可證、衛生資格證、安全許可證.......一大堆。
每個證都需要各種考核、檢測什麼的,賊麻煩。
按正常程序柳乘蔭想要把公司從無到有,到開始生產,沒有怎麼也得要那麼好幾個月。
為了節約時間和精力, 柳乘蔭幹脆直接買了個幾乎現成的食品加工公司,然後將其改名為“成蔭材料”。
嗯, 歸根結底,柳乘蔭生產的隻是“食品”而已,隻不過這些“食品”被人拿去做各種奇怪的事情了而已.......
因為新材料都隻是被是買去做研究用,目前對產能的要求並不高,能滿足這樣的產能需求,而且有出售意向,或可以通過溢價一成左右而產生出售意向的公司,簡直大把在,非常好找。
買來的公司下麵,廠房、辦公點都有。
如此一來,柳乘蔭隻需要買來那些生產各種材料所需的對應自動化生產設備,然後將機器安裝調試好,公司就能開始生產、運營了。
因為柳乘蔭的設備是按照自己的特殊材料而專門設計的,所以, 沒有現貨, 隻能讓人機器廠現做。
如此一來,在機器廠開工製作柳乘蔭所需的設備之前,柳乘蔭的單子甚至還得先排隊一陣子才行。
根據機器廠的回複,排隊+生產+送貨,總共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其中大半時間是在排隊和送貨。
不過,對方表示,如果急著要的話,其實也可以“加急”,隻是要“加錢”,而“加急”後最快隻要十天就能搞定。
對方要得有點多,相當於這批設備的總售價的三成左右。
要知道,柳乘蔭這些設備總共加起來價值一千多萬了。
三成,那就是三百多萬。
柳乘蔭仔細一想。
因為當時擔心時間來不及,所以,柳乘蔭給那些訂單都簽了個比較富餘的時間。
多等一個月,那是完全來得及的。
該省省,該花花。
反正訂單來得及。
因為,訂單在時限完全來得及,所以柳乘蔭並不打算花這個冤枉錢。
而且,這不就變相的一個月啥也不幹就平白“賺”三百萬了嗎!
然而......
讓柳乘蔭無法理解的是, 不知怎麼的, 原本生產來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到位,“加急”後也要十天才行的設備,僅僅才過去一周不到,人家就打電話過來說東西已經到滬市的某個物流倉庫了,問柳乘蔭要送到的具體位置。
之後,柳乘蔭好奇之下,問過才知道:原來這個專門做定製型設備的廠子其實是國內某個研究所下轄的“自用工廠”。
而那個研究所正是在柳乘蔭這裏下了訂單的眾多機構中一個。
因為研究所在研究、製造什麼新項目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會用到一些與市麵上不通用的機器,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定製專用設備的需求。
恰好,這家研究所就擁有著搞機械方麵的所需要的技術的。
因為自己就有技術,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省錢”,所以,他們幹脆就自己搞了個專門製造定製型設備的廠子。
而且,在完成研究所所需之餘,如果有多餘的生產力的話,他們也會對外接活,讓這個製造廠進一步為“節約”研究所的經費做貢獻。
研究所的某位負責人在無意間發現自家的廠子接到了柳乘蔭的單子,而且柳乘蔭的單子還“不急不慢”的排到了一個多月後,他頓時就急了。
他們對柳乘蔭那些材料的生產速度的態度自然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