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銘同誌,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規劃嗎?”接待江德銘的書記員扶了扶眼鏡問道。
江德銘沉吟了一陣後,道:“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把我安排到基層。”
此言一出,不隻是書記員,就連那位領頭的負責人都愣了下。
像江德銘這種水木大學出身的,從一開始就位於很高的起點,幾乎沒幾個會選擇下基層去從頭開始,倒不是搞特殊待遇,而是像江德銘種高級知識分子都是國家緊缺的人才,自然得放到合適的位置才行,基層的人多的是,把江德銘放到下邊,完全是大材用。
這次工業部過來負責人地位不低,一心想給自己部門多招攬一些人才,畢竟水木的這些學生可以都是棟梁之材,稍微鍛煉一下,就是委以重任。
“同誌,你這怎麼想到去基層了?像你這樣的人才,應該去設計部門,或者管理部門,這才是最適合你的地方。”
江德銘當然知道,這要再晚上一二十年,他肯定會選擇眼前這位領導所的那些部門。
但現在都1965年了,還是選擇基層更加穩健一些,而且江德銘相信以他的能力和眼光,肯定不會被埋沒的,再不濟還有簽到係統呢。
在這個特殊時代,千萬不能浪,一浪就完蛋,所以江德銘選擇了一條最穩妥的路線。
“謝謝領導的關心,不過我還是希望去基層鍛煉鍛煉,隻要能力的話,在哪都能發揮,加上我對咱們的一些工程設備的確有些想法,得實際操作驗證一下,還希望領導能成全。”
江德銘都到這份上了,不答應他都不行,再繼續勸得話,可就是往外推人了,這工業部裏也是有好多部門存在,求賢若渴的不隻是上層,基層也一樣。
同時,這位領導也很欣賞江德銘的這種行為,大多數人心裏的想法都是去好單位,這樣不但前途光明,福利待遇也更好,江德銘正好相反。
在翻閱了江德銘的資料過後,領導意外的發現,江德銘竟然還是位戰鬥英雄,別的關係不,隻要他亮出這份資料,有的是單位搶著要他,在這種情況下,江德銘還能選擇紮根基層,這種覺悟不得不讓人佩服。
就這樣江德銘進工業部的事情被敲定了下來,之後就是等他們的通知了。
五六十年代時的大學生待遇是非常不錯的,工作包分配不,畢業就直接是幹部的身份,根本不用考,而且工作一年後就會有房子分,兩室一廳隻是等閑。
當然,待遇好,也意味著要承擔的責任比普通人更多。
很多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分配到一線崗位了,或是擔任技術核心的職位,又或者是奉命研究一項新的項目。
像江德銘這樣的主動去基層的並不是沒有,他這個少數,隻是對清華學子而言。
在這個時代,有很多學子剛畢業,就踏上了前往西部或山區的路,對於這個安排,沒人提出疑問和異議,因為他們知道國家需要他們去承擔這個責任,心裏想的也是建設祖國,奉獻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