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廢除專賣
玉柱登基的第二年,就廢除了鐵器的專賣製度。
如今,因為整理了西部地區的財稅體製,精簡了不少縣衙,已經有足夠的基礎,廢除食鹽的專賣製度了。
食鹽的專賣製度,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執行到現在,是時候壽終正寢了。
玉柱的總體治國思路是,西部地區不足百萬人口的縣,一律合並成州。
這且罷了,西部的田賦製度租稅製度,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具體而言,也就是整個西部地區的佃戶田租,一律不得高於15%。
玉柱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政策,哪個地主敢不執行,還是罰一萬倍。
因為,玉柱看得很清楚,西部的禍亂之源,就是地裏的產出逐漸減少,但是,地租卻日益升高。
當然了,任何一項財稅措施的改革,都需要配套的政策協助。
朝廷對整個西部地區的田賦,也一律降為三十稅一。
玉柱是老官僚了,他的心裏比誰都清楚,朝廷收上一石糧食,西部的貪官汙吏們至少要收五石糧食。
高稅率的後果是,白白浪費了民間的財富,便宜了貪官惡吏們。
就全球範圍內而言,一直有個規律,即:稅率越高,想方設法逃稅的人,也就越多。
玉柱上台後,先是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接著是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
同時,並縣之後,西部的縣衙比此前,少了何止五倍?
衙門越少,老百姓的負擔越輕,這是常識。
在前清,縣衙若想足額的征稅,必須養活大批的差役,使用暴力的手段,從民間吸血。
和前清不同,本朝收稅一律都是自己主動申報納稅。
故意隱匿或是瞞報收入,一經查出,也不殺人,就是罰一萬倍。
玉柱看得比誰都清楚,與其養活無數的征稅差役,上門牽牛、拖豬、抄門板的暴力征稅,不如盯著每個縣的大戶人家。
隻要把各個縣的大戶人家,罰怕了,老老實實的申報納稅,即使小民新開荒的田地偷漏一點田賦,也是無足輕重的小事。
實話說,除了燈塔國的稅務局之外,讓米國人聞風喪膽之外,偷稅漏稅簡直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凡事有利必有弊。
玉柱的策略是,抓大放小,盯死各縣的大戶人家。至於小自耕農們,絕大部分都沒膽子偷漏在冊的田賦。
這是西部的情況。
江南和湖廣的稅賦重地,一律都是三稅一。
為此,江南和湖廣地區,都爆發了小規模的起義。
然而,今夕是何年?
在武裝到牙齒,又有水運便利的朝廷陸軍的快速鎮壓之下,起義很快被撲滅了。
玉柱的案頭,擺著江南和湖廣的地主們,被牽連進農民起義的大名單。
“衡臣啊,他們為了一點既得利益,因小失大,實在是可歎呐。”玉柱抬手輕輕的點了點桌上的奏折。
張廷玉也覺得,那些參與起義的地主們,確實很傻。這些傻子,還以為是兩把菜刀就可以揭杆而起的時代,蠢得沒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