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影視寒冬(3 / 3)

在國內,不管是流行音樂圈當時搖滾圈,民謠圈,都繞不開袁華這個名字,畢竟是打敗過搖滾圈半壁江山的男人,不請他請誰。

景恬順手抱起孩子,淡淡道:“早點回來。”

“嗯。”

從愛有來生劇組殺青,袁華飛了趟燕京,出席限薪和限集的會議,現場幾十家媒體到場,愛騰優三大平台轉播。

會議結束後,視頻同步到官方微博,第一時間衝上熱搜,網友拍手稱快。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投資方苦天價片酬久矣,早就該這樣做了。”

“都說爛劇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爛劇,還不是製作費不夠,大頭都拿去給主演當片酬了,剩下的錢能做什麼?”

“以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實話,希望藝人片酬降下去以後能貢獻更多更好的影視劇。”

“一個藝人一部戲的收入,可能是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了的,就這還有人好意思說收入少,活不下去。”

“一刀切不好,藝人的商業價值是觀眾賦予的,人家就值這個價,好萊塢一樣有天價片酬,不也全球火爆?也沒見拍出來的電影有什麼不好。”

“樓上快拉倒吧,好萊塢是全球最頂尖的影視中心,拿天價片酬的哪個不是全球影帝,家裏奧斯卡小金人擺桌上?人家有演技,值哪個價,國內的小鮮肉呢,除了一張臉,還有什麼?台詞都說不清楚。”

“內娛的片酬放眼全球都是高的,偏偏很多人不值得這個價格,真有本事咱們也不說什麼,比如袁華,三金影帝,拿一個億都正常,但有的人不看看自己,配嗎?”

一道限薪令引起風暴,藝人收入腰斬,網友高興了,看不慣天價片酬的不是一個兩個,現在能降下去這麼多,大家還是很開心的。

限集令的出台也是對當前混亂的影視市場一劑強心劑,這代表以後注水電視劇不會再出現。

東北,吉安,大吉他公園,縫紉機樂隊劇組現場。

五千名群演手裏舉著熒光棒,手機,把偌大的場地照得燈紅通明。

最前排,袁華戴著鴨舌帽,穿著黑色T恤,肩膀斜跨著一把紅色吉他。

從他兩手邊數去,站著的全是搖滾圈的前輩,眼鏡蛇樂隊,唐朝,黑豹,鮑家街,Beyond成員……有的人拿吉他,有的人打鼓。

要不是眾人身後站了幾十個沒穿製服的保安把他們圍住,這會恐怕早就被激動的粉絲淹沒。

舞台上,一把幾十米高的吉他矗立,吉他下站的是縫紉機樂隊劇組的主演,喬山,那紮,大朋等人。

“無聊望見了猶豫”

“達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

“鬥誌卻抑止”

……

“問句天幾高心中誌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

“Oh 我有我心底故事”

“親手寫上每段”

“得失樂與悲與夢兒”

“Oh 縱有創傷不退避”

……

“誰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隻想靠兩手”

“向理想揮手”

跟著大音響,袁華放聲歌唱,幾千人的合唱,壓根聽不到其他聲音,也不用在意唱得好不好。

高興就得了!

這場麵確實挺燃,比起煎餅俠,大朋的進步不是一點半點,滿分一百分的話,袁華願意打八十分。

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這場戲拍了四五條,攝像機一一從前來客串的嘉賓臉上掃過。

除了汪鋒,縱橫每一個時代的搖滾圈領軍人物都來了,不過袁華還是有點遺憾。

少了汪半壁,他們加起來也隻是半壁江山罷了。

汪鋒不來的原因他大概也能猜到,鮑家街樂隊成員在,不好意思過來。

當年汪鋒是鮑家街主唱,後來為了前程選擇單飛,他不是沒有想過帶著樂隊一起走,但唱片公司隻要他。

這麼多年,這件事多少成了心病,有點無顏麵對江東父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