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不要試圖指點學神(1 / 2)

第426章 不要試圖指點學神

老胡又簡單地逐一介紹了課題組的成員,兩個研究生分別是莫友貴和侯偉進,都在讀研二,是這次課題的主要實驗人員,其餘本科生都是跟班實習性質。

課題往往由老胡確定技術方向與實驗的主要方法,細節就由研究生們帶著本科生們來完善和執行,遇到難點老胡也會親自下場指導攻關。

完成相互介紹環節後,便正式開始課題討論會。

先分別由研二的莫友貴和侯偉進介紹了各自負責部分的進展、成果、遇到的困難等,然後是打雜組……哦不,是本科組也分享了實習中的心得與疑問。

老胡基本上會在每一個人發言完後進行逐一的點評,有肯定成績,也有指出不足,以及指出解決困難的方向。

他往往不會直接給出答案,一來很多難點需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出答案,二來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鍛煉學生。

隻要方向正確,肯努力多嚐試,遲早都會親自尋找到答案。

秦克和寧青筠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正式的課題討論會,平時兩人做課題哪有這麼多流程,基本上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哪怕是生物育種的課題,他們也隻是定期看看魏學銘團隊發來的周報、月報,直接回答些難點與疑問而已。

所以老胡的帶隊方式給了兩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各個組員的發言也讓他倆覺得有點意思。

寧青筠聽得很認真,還拿著小本子記錄些要點。

秦克就輕鬆得多,他沒做筆記,不過也聽得很專注。

最後由老胡作總結性發言:“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這個課題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優化管道式多相分離技術,實現在管路輸送過程的油水分離;第二個是設計出能工業化的技術要求和生產規範,依靠物理的方法來可實現混合液流動狀態下的分離。對於石化企業來說,我們如果能攻克這個課題,將會極大地促進節能減排的效果、提升原油開采經濟效益。”

“而我們課題的研究方向是,通過分析研究T型管、旋流管、S型管、氣浮旋流、導流片等分離技術的不同組合,確定出能最好地完成油、氣、水、砂的單項或多相分離任務的技術裝置。”

“剛才侯偉進已講解了最近他通過10個直徑50mm的旋流管、1個直徑630mm的T型管和200m^3的複合脫水罐組建的油水兩相分離實驗模型,並給出了對粘度為10Pas~50Pas、密度為950 kg/m^3的高粘特稠油進行分離的第一期五十組實驗結果數據,具體的實驗模型可以看這個圖示。”

“從實驗數據初步來判斷,這個實驗模型大體上是沒問題的,對於含水90.00%的油水混合液,能脫出55.32%的水,最終測量的汙水含油率小於650mg/L,積雜小於620mg/L。但是,這樣的效果並不能讓人滿意。”

“而莫友貴剛才介紹的另一個模型,是通過集成氣液T型分離、油水旋流分離、油水T型分離、水平旋流油水分離和S管技術,建立管道式油氣水分離實驗模型,同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混合液溫度20℃至30℃、平均含水率在50%、液流量在2至25m^3/d時,實驗結果也不理想,分離後氣相依然攜帶液滴,油相含自由水最低也有27.92%,水相含油更高於150ppm的合格數值23.17%。”

“你們付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裏,確實也取得了不少的進展,但距離我們課題的合格線,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大家還需要努力研究,看看怎樣改進實驗模型,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

老胡說到這裏,目光落在秦克和寧青筠身上,鄭重道:

“所以啊,秦克,寧青筠,接下來你倆的擔子很重,如何通過這些實驗數據建立起數學模型、進而得出優化物理實驗模型的提議,對於課題的進展至關重要。不然光靠他們根據理論琢磨、試錯的方式進行摸索,效率太低了,怕一年也難以完成這個課題。而這個課題的時限是四月底,我們隻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了!”

寧青筠聽得捏緊了小拳頭,正要開口回應,秦克忽然拿過她手裏的小本子,翻到前麵侯偉進講解部分的筆記,陷入了沉思。

他這樣子讓寧青筠和老胡,以及其他組員都怔了怔。老胡正要詢問,卻見秦克已從寧青筠的小手裏接過筆,刷刷刷地計算了起來。

兩分鍾後,秦克抬頭,向看侯偉進,笑道:“侯學長,我可以提個疑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