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熱鬧的種子業界,以及薑老院士的最後考試
在國內因為秦克和寧青筠的這場哥德巴赫猜想專題報告會而掀起狂潮之際,大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桑義江,正忙得腳不沾地。
大農種業是一家老牌的種業公司,曾排到全國前三,但因為多元化失敗幾乎陷入絕境,甚至都要收縮種子的核心業務了,幸而桑義江上任後敢於把握機遇,在去年時果斷出手,以一億二千萬的授權費加上種子實際銷量X價格X8%的分成費,得到了青檸科技的六項西紅柿育種專利技術在國內的五年獨家授權。
當時他完全是孤注一擲了,連售價方麵也同意了青檸科技的“種子的售價不會超過當前市場上西紅柿種子的平均售價”條款——這條款一簽訂,極可能會導致大農種業無法獲得讓人滿意的毛利率。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青檸科技的五種新型西紅柿培育專利技術及低成本快速大型製種專利技術確實了不起,加上青檸科技也派了專員進行現場指導,使得大農種業在短短三個月之內便以極低成本火線完成了第一批種子的製種工作,並推向市場。
一開始時市場反響還不溫不火的,但隨著秦克和寧青筠拿到了數學突破獎後,媒體到處炒作,大農業子也加大了宣傳力度,這五種新型西紅柿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關注,變得越來越熱銷,尤其是適合陽台種植的品種以及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山地品種、可以在溫室大規模水養的水養品種,都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訂單爆滿。
巨大的銷量彌補了毛利率的不足,也讓大農種業迅速轉虧為盈,著實過了個肥年,年終時所有職工拖欠的工資不但全補上了,還發了筆獎金,使得大農種業上下人等士氣大增,也使得桑義江堅定了無論如何都要多搶到青檸科技裏其他新型種子專利技術的決心。
所以當青檸科技放出風聲,水稻、小麥、油菜、玉米四大品類十七項專利技術已過了預審批時,大農種業第一時間就聯係了青檸科技的CEO周樹濤。
得知這些專利技術確實也是秦克和寧青筠帶隊研究出來的後,桑義江毫不猶豫就想將十七項專利技術全吃下,卻力有不逮。現在公司裏的資金流雖然較以往好了不少,大頭仍壓在生產五種熱銷的西紅柿種子製作上,能抽出來采購新專利技術的資金實在有限。
桑義江經過反複對比溝通,最終選擇了油菜和小麥相關的八種專利技術及對應的低成本快速製種技術,總授權費近三個億,還要加上種子實際銷量X價格X8%的分成費。
沒法子,自從先前的西紅柿專利技術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引起種業界的重視後,各大種業公司為了搶這些新專利簡直就是不計成本地抬價競爭,使得這十七項專利技術的授權費水漲船高。
幸好青檸科技比較冷靜,在秦克的指示下,青檸科技更看重合作者的技術、服務、以及誠信,而不是隻看投標價格,用秦克的話來說——“這些專利技術是為了更好地提高種子技術、增加農民的收入,是普惠公益性質的,不能純以商業法則來評估”。
於是先前與青檸科技合作愉快、種子質量過硬的大農種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打敗了願意付出五億授權費的夏國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最終以三億左右的授權費,獲得了油菜和小麥相關的八種專利技術獨家授權。
這些細節當然不會公開,於是便引起了種業界的熱議與疑惑,這可是整整兩個億啊,青檸科技為何會放棄了價高的夏國種業,選擇價低的大農種業?
落選的夏國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友彬更是又憤怒又覺得不公平,加上對青檸科技要求幹涉種子售價的“霸王條款”極為不滿,他找到秘書,讓秘書找宣傳部門提出質疑函,質疑對手大農種業使用了不公正競爭方式,指責青檸科技CEO周樹濤與大農種業暗中往來,疑似收受財物雲雲……
然而就在這時,幾個大型的媒體忽然放出了有關青檸科技的專題報道。
這些專題報道詳細地介紹了青檸科技從成立起,扣除所有的成本、支出後,節餘淨利潤的50%,均捐贈到助學基金當中,且餘下的50%淨利潤,幾乎也全都用到成立實驗室、研發經費等方麵,形成正向循環,是名符其實極具社會責任感的科研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