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同時向頂級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發出審(1 / 3)

第620章 同時向頂級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發出審稿邀請的論文

就在秦克和寧青筠踏上大草原之時,米國,《物理評論快報》(簡稱PRL)的編輯部,責編霍斯特·沙利文一如往常地進行著審稿工作。

PRL作為物理頂刊,每周收到的稿件多不勝數,雖然多數人有自知之明,水平不高是不敢輕易投稿PRL的,但也有許多人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或者是自視過高地投稿,所以想從每天上百份論文投稿裏挑出優秀的稿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不時還會被那些“垃圾”稿件給惡心一下。

沙利文不悅地皺起眉,把一篇論文直接扔到回收站裏,心裏罵了句:“發克油!什麼垃圾,連MIT的本科畢業論文水平都達不到,還敢給我們PRL投稿?這個推薦人得拉入黑名單!”

所謂的推薦人,是指向期刊編輯部推薦論文的學術大牛,起碼也得是副教授級別。

這個推薦人的製度,初衷是為了發掘那些沒名氣的物理新人、在讀學生所寫的優秀論文,教授們也樂於舉薦自己看到的優秀論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推薦”慢慢變了味。

許多寫得比較差的論文為了能提高過稿率,便會找些學術原則不強的教授來推薦。

這些教授們有的是為了撈點外快,有的是抹不開情麵,有的是為了自己的學生,幾乎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寫上一百字左右的推薦語。

正所謂“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粥”,這些害群之馬使得推薦人製度開始崩壞。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編輯開始忽略推薦人的評語了,連作者的名字都懶得看,直接看標題、摘要和正文,不行就扔回收站,根本不管有沒有人推薦。

沙利文接連看到了幾篇水平垃圾的論文,幹脆起身去泡杯咖啡,一邊與同事吐槽,一邊慢悠悠用手磨咖啡機泡好咖啡,又加了兩勺糖,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

“繼續繼續,希望能看到優秀的論文。”沙利文抿了口咖啡,繼續點開郵箱:“咦?《運用N-S方程對大尺度環流形態及動能變化特性的研究》?這論文看著有點意思。”

沙利文提起了興趣,光從標題來看,是以前從沒有人寫過的新方向。

新方向意味著可能出現優秀的論文,當然也不乏嘩眾取寵吸引眼球的標題黨。但不管如何,總比那些看到標題就不想點開的論文投稿要好。

沙利文如往常那樣,跳過作者與通訊單位之類的信息,直接從摘要開始閱讀。

咖啡在味蕾裏轉動,文字在眼裏閃過。

但看了一會,沙利文的眼睛就睜大了:“什麼鬼……這確定是投給物理期刊的稿件?”

主題與N-S方程有關沒錯,但前麵兩頁全是複雜的數學算式!

要知道PRL投稿有頁數限製,一般不能超過六頁,這篇論文才5頁,光是前麵的數學算式就占了兩頁……

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沙利文看不懂這些數學算式!

作為工作了近十年的物理博士,沙利文在物理方麵的水平還是很不錯的,但業術有專攻,他在數學方麵自然比不上普通的數學專業碩士生,這篇論文前兩頁的數學算式運用到了極複雜的偏微分方程知識點,實在超出了沙利文的數學水平。

沙利文本想直接拒稿的,但這些數學算式看著不明覺厲,他略一猶豫,跳過艱澀難懂的推導過程,直接看最終的推導結論,然後繼續看後續的文字部分。

第三頁後畫風就正常了,精巧的物理實驗方案、詳實清晰的實驗圖表和數據、無可挑剔的文字描述,最讓沙利文驚訝的是,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前麵數學推導出來的結論完全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後麵的實驗部分,是對前麵數學推導部分的驗證!

這和通常的“引言”、“提出理論猜測”、“實驗驗證理論分析結果”、“實驗數值分析”、“結論與討論/展望”之類的標題格式有比較明顯的差別。

主要是前麵的“提出理論猜測部分”,別人幾乎全是用文字描述,而這篇論文倒好,幾乎全是用數學算式……

不過拋開這部分無法驗證的數學算式部分,光是以算式推導出來的結論,以及後麵的實驗方案、實驗數值,實驗總結,確實是非常不錯的論文,提出來的實驗方案很有新意,完全是圍繞著N-S方程的某種特解展開的,針對性強,邏輯嚴密,毫無錯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