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所有的種子培育研究工作都會迎來徹底的變革!
在寧宗訓夫婦為了極可能出現的沙漠擴張與氣候異變問題而苦惱憂心之時,米國,阿姆斯特丹市,細胞出版社大樓裏,《細胞(CELL)》編輯部的責編吉布森·史丹心情卻很不錯。
在《細胞》裏當了五年責編,他最近終於有機會榮升主編了。
能在《細胞》這種頂級刊物、而且是旗艦刊、不是子刊的編輯部當上主編,不但收入高、社會地位也會隨之而上升,不會比名校的教授低。
所以吉布森頗有幾分意氣風發,此時他正帶著一個剛剛入職不到三個月、還在試用期的責編柯林斯,指導著他如何進行稿件的初審。
一切順利的話,下個月後布森就會正式坐上主編的位置,到時柯林斯則會接替他原本的崗位,成為正式的責編。
“好了,柯林斯,你來我們這裏已快三個月了,想必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遇到過不少的問題。現在我給你上上課。”
吉布森心情不錯,為了能安心升職,他倒也沒藏私,打算將自己的工作心得教給柯林斯。
“謝謝史丹先生!”柯林斯連聲道謝,他很勤奮好學,迅速拿著筆認真地做起了筆記。
吉布森滿意地暗暗點頭,講解道:
“按照我們《細胞》編輯部的規定,我們在收到稿件後,要在三十個工作日內回複是否通過初審。而我們第一小組平均分配下來,每個月都有一百篇左右的稿件,看似一天看五篇左右就行,但你也知道,我們收到的都是長篇幅的幾十頁論文,想每篇都認真看完,起碼得三到五個小時,這樣一天看完五篇,顯然是不可能的。”
吉布森連連點頭。
“我們必須學會有技巧地判斷哪些論文是值得深讀的,哪些是可以粗略看看就回複的。這裏有我們編輯部流傳多年的經驗技巧,伱好好記下。首先在我們的網站後台,能篩選投稿的國家,我們優先看來自米國和歐洲發達國家的稿件,然後再看通訊單位,像是哈佛、劍橋、麻省理工、牛津、斯坦福、加州大學等名校和著名實驗室、研究所的稿件,往往會容易找到優秀論文,然後看有沒有教授推薦……”
柯林斯邊聽邊記,聽吉布林說得差不多了,他才提出心中的疑問:“史丹先生,我看到來自夏國的稿件很多,占了一半以上……”
“來自夏國的稿件?嗬嗬。”吉布森嗤笑起來:“世界各國,除了夏國外還沒多少國家這麼熱衷於向國外頂刊發表論文,為什麼?因為他們自己的國內刊物已被弄虛作假、各種烏煙瘴氣弄得權威盡失,隻能靠國外的刊物來尋找權威性。而且他們往往沒有自知之明,或者明知是垃圾也要篡改數據、誇大研究成果然後發過來碰碰運氣。平時我的做法,除了通訊單位是夏國科學院、清北等幾所重點院校研究所的稿件外,其餘來自夏國的稿件隻看標題和摘要就行了,正文根本不用看。”
柯林斯疑惑地請教道:“史丹先生,不看正文?那怎麼判斷出內容的優劣?”
吉布森道:“很容易判斷,這類論文往往沒有著名教授推薦,而且通訊單位是不知道從哪裏鑽出來的小實驗室小研究所,標題起得很誇張,愛用什麼新體係、什麼大發現、什麼重要進展、什麼新機製……看到這類基本上可以和垃圾劃個等號。”他說著隨便挑了篇來自夏國投稿的論文:
“比如這篇,推薦人一欄是空的,就是沒任何推薦教授。再看看通訊單位,叫什麼‘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我是完全沒印象,一看就是不入流的小實驗室。再看看標題,《計算種子學的理論模型體係》,哈,這就是典型的誇張標題,一般‘理論模型’‘體係’兩個詞任一個出現,都可能是垃圾,兩個同時出現九成以上都是垃圾,一個理論模型是這麼容易建立的?哪怕是哈佛大學的知名教授,都不敢輕易用這樣的字眼,更別說還加上‘體係’了。何況‘計算種子學’是什麼玩意?有這樣的學科嗎?不是嘩眾取寵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