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培育振興夏國數學界與物理學界的未來種子!
秦克和寧青筠分別招收了數學與物理方向的研究生各12名,其中8名是碩士研究生,4名是博士研究生。性別也很分明,秦克招收的全是男學生,而寧青筠招收的全是女學生。
對於夏國的正教授導師來說,帶的研究生少則三四個,多則八九個,像秦克和寧青筠這樣跨了兩個專業方向,還同時各帶12個研究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加起來),應該算是比較罕見的。
在某些不規範的高校裏,確實也有帶十幾個研究生的教授,但那是擺明了不是真正的治學,一個想多收錢,一個想混個文憑而已。
秦克和寧青筠顯然不會是讓學生混文憑混學位的人。
對於這兩位年輕至極、從沒有帶過研究生的院士,到底會怎樣帶研究生、又會帶出怎樣的研究生,便成為了無數人關注與感興趣的焦點,當中自然不乏一些眼紅兩人崇高的名望、希望看到兩人在教育學生上栽個大跟頭的心胸狹窄者。
秦克與寧青筠這對小夫妻,就是在這樣無數人暗中關注的目光中,走上了博士生導師的新崗位。
怎麼教導學生?
這點他們早有了預案。
所有的研究生專業課程都由兩人一起教授的,隻有進入具體的研究課題、論文寫作時,才會分別由秦克、寧青筠這兩位導師進行耐心的指導。
現在學校還在行政辦公樓裏單獨給兩人安排一間辦公室,畢竟流體力學實驗樓是帶有一定保密性質的,普通學生進不去,不方便學生們向秦克、寧青筠請教問題。
而秦克二人白天時會有半天在流體力學實驗室,半天時間留在教學辦公室,用於指導學生或者進行自己的數學課題研究。
在辦公室裏,秦克和寧青筠翻看著手裏的名冊。
數學方麵的碩士研究生名單為:男生組梁紹平、盧斯蘭·貝克(鷹國劍橋大學應屆生)、太史池、孫炳飛;女生組劉紅蘭(浙大)、孫秀婭(清木大學求真書院)、陸舒玥(燕大)、斯凱拉·萊昂妮絲(米國哈佛大學應屆生)。
數學方麵的博士研究生名單為:男生組迪爾克·希爾(米國普林斯頓碩士研究生)、餘敬林(燕大研究生);女生組阿什麗·凱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研究生)、湯曉園(浙大研究生)。
物理方麵的碩士研究生名單為:男生組江振傑、花滿亭、李向學、尤塞夫·德恩(中文名:王懿恒,得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應屆生);女生組瑪格麗塔·伊萬諾夫(鵝國聖彼得堡大學應屆生)、穀燕菲、西門蕙、蔣雲靜(燕大)。
物理方麵的博士研究生名單為:男生組巴達茲·沙弗爾(米國麻省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蔣誌祥(清木大學碩士研究生);女生組甘佩璿(米國斯坦福大學碩士研究生)、阿麗安娜·溫特斯(鷹國牛津大學碩士研究生)。
而名單的這24名學生,在半個小時後,都站到了兩人的麵前。
八名外國國籍的學生與秦克二人算是第一次真人見麵,之前麵試是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進行遠程直播的。
此刻看著眼前這兩個年紀相仿、甚至可能比他們還要小一點的“導師”,八名外國學生的神色雖難掩驚訝,卻都沒半分的不敬,反倒透出隱隱的崇拜來。
哪怕是高傲於迪爾克·希爾也不得不承認,在半年之內先後求出了N-S方程與“楊-米爾斯方程”通解的偉大學術成果麵前,這個世界上應該已沒有任何一個學數學的人能在這兩位年輕的院士麵前保持傲氣。
秦克環視眾人,用溫和卻不失威嚴的聲音道:“首先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當中有的人可能是第一次與我和寧院士真人見麵,對我們的了解也可能更多是通過各種媒體或者網絡的宣傳,但不要緊,接下來我們還有很長時間的相處,你們選擇的導師是怎樣的人,值得不值得伱們真心追隨學習,這需要你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來判斷。”
他說話時用的是英語,之前已確定過了,在場所有人的英語水平都能進行流暢的對話,但夏國學生及來自鵝國的瑪格麗塔·伊萬諾夫,想像母語一樣運用英語,還是力所不逮。
所以秦克和寧青筠作了決定,一如邱老先生在求真書院的教學方針,他倆也將英語作為平時交流與上課的主要語言,隻要與他倆對話,就必須說英語。
這自然不是因為他們對漢語有任何看法,而是想讓本國的學生更好地運用好英語這門國際語言——畢竟無論是否承認,在漢語成為國際主流語言之前,徹底地掌握英語,有助於學生們閱讀更多的國際學術論文著作,也有利於他們日後登上國際的學術論壇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