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科研之神,Q先生!(1 / 3)

第796章 科研之神,Q先生!

夜已深了,但“清北集成電路與芯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的芯片材料課題組辦公室裏依然燈火通明,數十條人影在緊張地忙碌著。

辛偉勳能明顯感覺工作氣氛不一樣了,如果說幾天前這裏給人的感覺是困獸在不甘心地掙紮、到處充溢著悲壯與苦悶甚至煩躁的火苗,現在這裏就是一種看到目標、有條不紊的熱火朝天。

辛偉勳自己也覺得精神飽滿了許多。前兩天整個課題組的人都被“強製休假”了兩天,辛偉勳花了一天好好在家補足了覺,另一天則陪著女兒到郊外觀賞紅葉,感覺完全“活過來”了,所以此時加起班來也格外有勁。

而這一切,包括所有熬紅了眼睛的研究人員願意服從命令、離崗回家休息兩天,都隻是因為一個神秘人,或者說,是一個神秘團隊的出現。

——“Q先生”。

沒有知道這個“Q先生”的真實身份是誰,甚至連他是男是女,是團隊還是個人都不清楚,但在清北集成電路與芯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Q先生”的地位類似於神,科研之神。

當初“Q先生”以一己之力,帶領著EDA團隊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裏就開發出了“啟光EDA”,使得夏國從此擁有了完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EDA軟件,擺脫了勒在脖子上的第一根繩子,也使得“Q先生”在創新中心內“名氣大躁”。

尤其是“Q先生”還很仗義地出手教訓了什麼都不懂、隻懂伸手搶成果的原副主任方世驥,並最終導致方世驥黯然離開了創新中心,更是大快人心,不知道多少人拍手稱快,對“Q先生”的品行與能力都推崇備至。

可惜的是,自從將啟光EDA的升級優化運維工作完全移交給EDA團隊後,“Q先生”便銷聲匿跡,不再出現,從此“江湖上不見其人,隻聞其故事”。

在前些天,芯片材料團隊的總工程師何以升何工累倒在研究崗位上,引發了團隊近乎悲憤發泄般的盲目加班進行技術攻關。

辛偉勳簡直都不敢回想起那段灰暗的日子——長達近四年的努力,一次次對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技術的攻關都宣布失敗,那隻存在於理論推測中的新型晶體管依然沒半點成功的希望,甚至看不到任何的曙光,其實大夥兒心裏早已絕望,隻是總工程師何以升以身作則,不斷給大家鼓勁,大夥兒才堅持了下來。當何工的身體熬垮了,被送去醫院,還可能再醒不過來,這事便成了壓垮整個團隊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夥兒不甘心四年的心血白費、不甘心何工的犧牲白費,卻又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成功的希望,所有人都像盲頭蒼蠅般亂跑亂躥,動輒就因為意見不合而爆發爭吵,整個團隊都麵臨著情緒崩潰、分崩離析的危險。

就在那時,創新中心的許清岩主任推開了辦公室的大門,以帶著興奮的語調當眾宣布,他已向上頭申請了技術援助,上頭將會安排精通材料學的“Q先生”指導芯片材料團隊的技術工作!

“Q先生”三個字就像定海神針一樣,芯片材料團隊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人人都對神奇的“Q先生”充滿了期待,當然也不乏有人在暗地裏嘀咕什麼這個“Q先生”不是計算機軟件開發方麵的專家嗎,又怎會懂芯片材料研發,但這些負麵聲音都淹沒在衝天的歡呼聲中。

眾人在極度絕望之下已不願意放棄任何一根救命稻草的希望。

幸而“Q先生”並非一根小小的稻草,而是一棵參天大樹!

他隻花了三天時間,就看完了打印出來起碼厚達一米的所有研究資料,然後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詳細地分析了當前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技術研究過程中的問題與這種晶體管存在的局限,並據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芯片材料研發思路。

“Q先生”以毫無感情色彩、語速音調都變幻不定的機械聲音,不但回答了在場所有提出的疑問,還以嚴密的思維、自洽的邏輯、強大的數學推導能力、近乎秒答任何問題的材料學理論知識功底,都徹底地震住了在場的研究人員們。

在“Q先生”徐徐展開的全新型“碳晶複合納米材料”宏偉藍圖麵前,眾人仿佛看到了遠處一扇屹立的大門,一扇隻要不斷努力,就有可能抵達並將之推開的全新大門!

在那次視頻會議後,所有人都接受了許清岩主任的強製休假要求,舒舒服服地度過了兩天的帶薪假期,然後便精神抖擻地重新回歸研究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