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芯片材料的難題
“Q先生”的加密郵箱地址,知道的人並不多,近期會通過這個郵箱來聯係他的人也就寥寥數人,除了師兄許清岩外,就是EDA團隊的總工程師羅鍵,大概每隔三個月,發一次EDA的最新優化進展以及遇到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秦克看到了就順手指點一二。
此外就是“芯片材料”的團隊副總工程師蔡銘誌。
今天這封郵件的寄件人就是蔡銘誌。
因為許清岩主管全麵,很難有時間有精力全程跟進某個課題組的技術工作,而“芯片材料”團隊的總工程師何以升目前還在住院治療,“芯片材料”的日常技術工作,便落到了副總工程師蔡銘誌頭上。
蔡銘誌是典型的副手性格,做事有點優柔寡斷,執行能力卻很強。
當初對於“Q先生”推翻了之前團隊花了無數精力與心血研究的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技術方向,他雖然心裏也很糾結,但落實到工作中,依然很堅定地帶領團隊執行“Q先生”提出來的全新芯片材料研發新方向。
秦克對這位蔡工還算是比較認可的。
這次蔡工發來的不隻是例行的工作彙報,還提出了一個與技術無關的難題,想問問Q先生能否解決。
蔡工在郵件裏寫道:“您也知道,納米材料的合成研究離不開高端實驗設備,但目前我們團隊的材料測控設備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電子能量損失譜、分子束外延生長、掃描隧道顯微鏡都無法達到您設想的實驗方案要求,據我們所知,在如此高端的材料研究上,擁有滿足我們實驗條件的實驗室,國內就隻有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實驗室’,以及京城裏的‘青檸量子計算實驗室’。我和許主任都已多次向這兩個實驗室提出租借設備的請求,都被婉拒了。Q先生您能不能想想法子?”
秦克看得哭笑不得,要不是知道蔡工並不曉得“Q先生”的真實身份,他都要懷疑這家夥是不是故意發郵件來“敲詐”自己了。
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實驗室”秦克不熟悉,但“青檸量子計算實驗室”就是他和寧青筠開設的。
至於“青檸量子計算實驗室”會拒絕蔡銘誌的租用設備請求簡直再正常不過了,那套“30mK超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係統”是秦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從得國引進回來的珍貴設備,實驗室自己都寶貝得不得了,舍不得經常使用、避免部件磨損,又怎可能租借給別人?
而且“青檸量子計算實驗室”的保密條例很嚴格,也不可能允許設備外借,或者允許外人進入實驗室借用設備來做實驗。
南大的“超冷原子量子實驗室”估計也是類似的情況。
秦克揉揉額角,蔡工的“芯片材料”團隊與他自己的“量子拓撲超導材料”團隊此時起了點矛盾,確實不容易解決。
這已不是“芯片材料”團隊遇到的第一個與設備有關的難題了。
那份係統的S級知識《一種適用於1nm芯片的全新型碳晶複合納米材料製作全流程》裏雖然記載了很詳細的材料合成、製作全流程,但有了“圖紙”不代表就能輕鬆製作出來,尤其是這類超越當今時代的“碳晶複合納米材料”,需要對實驗設備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可別看“清北集成電路與芯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已算是國內比較高級的國家重點芯片研究實驗室了,實際它的實驗設備大多數是從清木大學、北燕大學搬過來的,小部分是從國產芯片的晶圓廠購買的淘汰品。
原本國內的芯片研發設備就較國外有比較大的差距,這些老舊型號和淘汰貨,又怎可能滿足得了“碳晶複合納米材料”的研發需求?
所以秦克最頭疼的不是怎樣“合理地”研究出“碳晶複合納米材料”,而是怎樣利用現在的實驗設備,想方設法地通過實驗,慢慢地製作出“碳晶複合納米材料”。
在前兩三個月的芯片材料研究過程中,也曾數次遇到過類似的實驗設備不達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