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靈感的火花!
此時距離春節還有差不多兩周呢,但秦克想著春節時估計沒時間來王衡老師家登門拜年了,便幹脆帶了大批的年貨過來拜個早年。
當他和助理方詠棠提著大袋小袋的年貨、秦小殼挽著寧青筠一起來到王老院士家的別墅時,王家上下人等連同王老院士,幾乎全都在大門等著了。
秦克和寧青筠都嚇了一跳,王衡老院士名滿天下,又是數論界的泰山北鬥、老一輩最優秀數學家中僅存的碩果,就算是省裏最大的老板,也別想王家這樣集體出迎。
更別說秦克二人都是身為弟子,哪有老師在門口等候學生的道理?
看著站在寒風中的王衡老院士,秦克急忙過去扶住老人家:“王老師,您這是要折我和青筠的壽啊!”
說著他又轉頭向王衡老院士的大兒子王樺“埋怨”道:“王師兄,你也不勸勸老師?這麼冷的天,老師著涼染上風寒可就麻煩了。”
王樺年過四旬了,為人沉穩老實,與秦克年紀差了快二十歲,但按著同為老院士弟子的輩分,與秦克是師兄弟的關係,隻是他未能繼承父親的數學天賦、水平,目前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數學教授,成就與名氣都並不高。
他也沒什麼雄心壯誌,就一直留在冀州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淡生活,同時負責照顧父親——這方麵與他那在國外做生意還做得挺紅火的二弟王柏形成了鮮明對比。
聽到秦克打趣,王樺攤攤手:“老爺子的性格你又不是不清楚,外柔內剛,我哪勸得動。不過老爺子說了,他親自來迎接你們,不是因為你們拿到了諾獎菲獎,而是因為你們為冀州山區的孩子們做出的貢獻。”
王衡老院士握緊秦克的手臂,幹癟的嘴唇微顫,感歎道: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更是窮孩子改變自身命運的最公平途徑。可惜教育資源的不平均,又是最大的不公平。冀州是我的家鄉,我退休從京城返回這裏後,就一直想著怎樣幫助那些山區的貧困學生們。隻是搞了一輩子的數學,院士也教出了不少,就是沒什麼大錢,自己捐過兩百來萬,也靠一些影響力去鼓勵家境好的學生及其家長捐資助學……”
“但年年捐錢,捐出去的錢說是要統籌到全國各地的貧困山區,實際最終也不知道到哪了,我上書過幾次,也未見什麼改善的成效,也就有些心灰意冷了……”
老院士說到這裏,聲音難掩無奈。
他雖然是學術泰鬥,但有些事情確實不是有名望有地位就能做成的。
他這輩子最擅長的是數學,退休後看得最透的卻是人心,哪怕是他教出來的那些院士學生們,能在大學裏用心教書育人已很難得了,又有幾個是真心關注並想幫助那些可憐的貧困山區學生?所以後來他也心淡了,重新埋首書堆裏。
所以王衡老院士之前雖然曾聽說過兩人有個助學基金會,也隻是以為小打小鬧並沒在意,更沒細問。
直到昨天,霍寶燕和青檸助學基金會的事傳遍了冀州,在家裏的王老院士才知道,原來自己兩個弟子建立起來的青檸助學基金會規模並不小。
他讓兒子王樺上網一搜索,很快就發現青檸助學基金會的足跡遍布全國,隻因從沒有被主流媒體公開報道過,並不清楚一共建了多少山區小學、援助了多少農村孩子和大學生,但光是在冀州的山區便已建立起了30多所小學,而這僅僅隻是近一年多來的成果!
王衡老院士驚訝至極,便向秦克的外公沈鐵山打聽,這才在沈鐵山帶著驕傲與自豪的話語中得知,青檸助學基金會這幾年來投入的資金已超過20億!
最重要的是,秦克和寧青筠不隻是掏錢那麼簡單,所有的助學活動都幾乎起到了實效,青檸助學基金會還與青檸科技一起,借助新型種子來改善山區貧困農民的生活,使得援建的小學到課率極高,而且到偏遠山村支教的老師也因為能得到生活收入和未來前途的保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的工作中,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