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向著“強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理論(1 / 3)

第861章 向著“強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理論統一”進軍!

現在遠州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到了“清海湖鹹水淡化淨化一體化技術方案”上,大多數有關效率與效果的技術難點都已突破,目前的難點在於“降成本”,必須在保證質效不降低甚至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成本的降低,盡可能地提高市場競爭力與推廣的難度。

秦克花了不少心思在遠程指導上麵,畢竟這套技術方案一旦成形,是可以直接套用到條件類似的裏海、死海、大鹽湖、艾爾湖,以及夏國國內的納木錯湖、色林錯湖、烏倫古湖、羊卓雍錯湖等鹹水湖,有效地利用起這些鹹水湖來增加淡水資源、食鹽及有機化學肥料,提升糧食產量。

而且時間緊迫啊,根據秦克最新的預測模型顯示,今年六月、甚至極可能是五月下旬開始,為此秦克早早就聯係了楊承科伯伯,提前申請用地、興建鹹水淡化工廠的廠房,建立水管網絡,連接到西北地區的主要供水管網當中,還提前采購了大批的設備,運往廠房裏,為的就是在最終的“清海湖鹹水淡化淨化一體化技術方案”出來後,能在兩個月正式投產,為陷入淡水危機的西北地區提供足夠的生活與工業用水。

此外,借助“厄爾尼諾防災應對指揮中心”,在夏國裏推進落實各項防災事務,避免夏天時的旱災造成太過嚴重的財產人員損失,也是當前最緊急的事。

相較而言,核汙水的淨化研究反倒沒那麼緊迫了。

核汙水早已排放,開始流向全世界的海洋,在無法製止源頭的情況下,這種排放還會持續30年至50年。

如果秦克不能製止氣候異變的全性大災劫,“第一征兆”和“第二征兆”先後出現,到30年後世界都快要毀滅了,人類的數量銳減到不足萬分之一,誰還顧得上理會大海裏的核汙水對海洋生態造成的危害和破壞?

所以對於秦克來說,阻止氣候異變的大災劫才是真正要全力以赴的大目標,而在糧食危機基本上化解的情況下,即將到來的淡水危機自然而然成為了迫在眉睫最需要解決的難題。

不過哪怕相對不緊迫,秦克也沒輕視核汙水的危害,核汙染水裏含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並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標的,ALPS多核素去除設備難以完全處理掉,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以後,氚帶來的危害可能還不是最大的,碳-14、碘-129、鍶-90、鈷-60才是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存在。

碳-14的半衰期約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約1570萬年,尤其是碳-14會在各種海洋生物、包括魚類的體內聚集,碳-14聚集的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這些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會在人體內繼續發射多種射線引起內照射,引發各種疾病和基因突變並且遺傳。

但也止步於此。

這五人俱是當今世界上有關規範場論最頂尖的高手了,使得花園別墅的茶話會規格直線上升,同時也使得慕名來旁聽的數學教授換了一茬又一茬,基本上都處在“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來聽天書”的倍受打擊狀態,絕大多數隻來聽一次,便決定不再浪費時間了。

4月7日是周日,全世界工薪階層的公休日,當然很多人會在周日加班就是了,比如此時清木大學就有大批的教職人員在加班,忙碌地檢查著大禮堂的布置與直播設備,因為下午兩點開始,就會在這裏舉辦IMU對秦克院士、寧青筠院士那篇《楊-米爾斯方程的質量間隙問題證明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數學化解釋》論文的公開評審會議。

秦克雙手接過,鄭重道謝:“謝謝杜院士,也感謝燕大的鼎力支持!”

此時秦克就與寧青筠坐在流體力學實驗樓一樓的會客廳裏,接待著燕大物理學院的杜鑒章院士及其帶來的兩位研究生。

現在秦克與威滕教授,為了建立起電子力與強相互作用力的關聯,開始聯手挑戰這個超高難度的難題。

這些研究數據換了別人想拿到是千難萬難,但秦克開口就不一樣了,無論是清木大學還是燕大,都是一路綠燈,還是由兩位院士親自送上門來的。

至此,他已完成了“粒子物理”、“流體力學”、“量子力學”、“原子物理”、“核物理”等子科目宗師級知識的消化吸收,在這些子科目上的知識量與水平,都已達到真真正正的物理大宗師、諾貝爾獎得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