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古往今來無人能及的最天才數學家!
仿佛像要印證陶教授的猜測,愛德華·威滕在《自然·物理》總編馬蒂亞斯·希金斯的陪同下走了進來,坐到了第一排的預備發言席裏。
威滕教授的出現,引起了在場絕大多數物理學家、數學家的關注。
作為拿了菲爾茲獎的最著名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可謂是橫跨了物理與數學兩大學界的豐碑式人物。
除了同時拿到菲爾茲獎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秦克與寧青筠外,世上大概沒有第三個人能同時在數學與物理上取得超越愛德華·威滕的學術成果了。
當然,愛德華·威滕此時出現在這裏,並不是來當評審專家,因為他還有個重要的身份——在這篇題為《以全新型量子規範場論統一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弦理論框架》的論文裏,他與秦克、寧青筠是並列的第一作者。
他的出現,意味著這次彙集了150名全球物理與數學頂級專家們的研討大會即將迎來最後的環節,現場答辯環節。
《自然·物理》總編馬蒂亞斯·希金斯老先生走上了講台,迎著全場的目光,朗聲道:“首先,感謝諸位撥冗參與本次的‘強弱電三力統一及弦理論的驗證’專題研討會議。在過去長達一個月的研討過程中,我們對題為《以全新型量子規範場論統一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弦理論框架》的論文進行了幾乎是逐字逐句的分析研究,現在,漫長的研討即將迎來終點。我們有幸邀請到這篇偉大論文的核心作者之一、愛德華·威滕教授來到了現場,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威滕教授的到來!”
台下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熱烈掌聲。
“威滕教授將會進行為期一個小時的答疑環節,解答諸位的疑問!”
又是嘩啦啦潮水般的掌聲響起,這回明顯更加灼熱。
這篇論文從理論到數據分析,涉及到物理與數學的許多高深領域,尤其是數學方麵,運用到了多達五十餘種獨創的數學處理方法,光是‘AQN擬合優度檢驗方法’就讓無數物理學家直呼看不懂——這篇論文與其說是物理論文,不如說是數學論文更合適,因為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基於數學的運算及推導,難度之高連頂尖的數學家們都看得頭皮發麻。
此時論文的核心作者之一到場進行現場解答,簡直再好不過了。
愛德華·威滕在掌聲中來到了台上,他接過司儀遞來的無線話筒,朝眾人微微鞠躬,臉露微笑道:“本來最適合站在這裏的,應該是我那兩位最佳夥伴,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但他倆近來一直處於‘閉關’狀態,哦,就是閉門不出做研究的意思,也不方便出國,便由來我作為代表,參與這個答疑的環節。”
希金斯老先生顯然是調節氣氛的專家,他笑著問道:“不知道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在進行什麼研究?是數學還是物理方麵的?聽說也有邀請您一起參與?”
愛德華·威滕點頭道:“是的,我確實很樂意參與這項研究,不過我還在休假中,下個月才會到夏國加入他們的研究中。這個新課題是有關放射性元素的,是基於這篇論文的研究成果,應用弦理論來控製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隨機事件’,進而解決核汙水的問題。”
全場再次一片嘩然!
核汙水事件眾人都心裏有數,這到底會不會危害這顆星球海洋生物乃至人類自身的健康問題,各人也各有看法,但控製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隨機事件”啊,絕對是吸引眼球的最大科研項目!
放射性元素的安全問題一直為科學界所關注,目前主流的核電站還是以核裂變為主,而核裂變的副作用是產生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這些放射性元素如何處理也是個讓人頭疼、花費無數金錢的大難題。
一旦能解決這個問題,將會極大地推動核電站的應用,為世界能源供應打開新的格局——畢竟在可控核聚變研究成功之前,基於核裂變的核電站依然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且也會為醫學醫療、高能物理、超導材料研究等領域帶來嶄新的可能性!
可惜科學界雖然知道放射性元素的安全問題關鍵就是“半衰期”這個概率事件,但從沒有人能研究清楚影響這個概率事件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