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
鄉間簡陋的屋內。
攝影鏡頭前的祁同偉一聲大喊。
“猴子!”
“你,我,恩怨已清!”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審判我!”
“去你馬的老爺!”
隨著一聲沉悶的槍響聲。
祁同偉朝後栽倒了下去。
“u!過!”
“《名義》,正式殺青!”
坐在導演椅上張岩通過導筒喊道。
現場熱烈的掌聲想起。
不少之前戲份已經拍攝完畢,回家休息的老戲骨又重新回到了片場,就為了這一幕。
拍完了整部《名義》他們都開始對於這位年輕的張岩導演,打心底的佩服了起來。
演技好,和自己等一眾老戲骨對戲好不落下風。
侯亮平的鏡頭,幾乎每次都是一遍過。
導演專業技能強,NG重拍的次數極少,每次要求NG重拍都能發現自己這些老戲骨都很難看出來的毛病。
有些在他們看來幾乎是完美無缺的鏡頭,張岩有時都要堅持重拍。
這是一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
而且偏偏效率奇高,每次講戲都講得非常明了,而且幾乎不會有對於鏡頭不確定的,需要多拍幾次找出合適鏡頭的問題。
短短一個月,就拍完了這部讓他們這些老戲骨,所有人都在內心暗自稱讚的好劇。
“張導的未來不可限量,要早點抱好大腿投資。”
這已經成了他們這些老戲骨私下裏交流得出的一個公共觀點了。
也因為如此,現場沒有任何人敢不停張岩的指揮。
畢竟資格最老的幾位老戲骨都對張導言聽必從,哪個年輕還敢造次。
結果就是,張岩對於劇組的掌握,幾乎到了如臂指使的地步。
不僅是劇組的十多位老戲骨完美發揮,甚至超常發揮。
普通的群眾演員,或者青年演員,在拍攝時的演技都上了一個層次。
整部《名義》看來,單論演員演技,比起前世那部原片,至少要高上一個大層次。
熱烈掌聲經久不息,經過一個月的拍攝,在場所有人都有一種預感,他們可能幹出來了一件國內影視圈,驚動地的大事兒!
趕來參加最後一場的王主任,一邊跟著鼓掌,一邊分開人群朝著張岩走過去。
等到張岩周圍圍著的人群逐漸稀疏。
王主任拍了拍張岩的肩膀,把他拉倒一旁。
麵色和藹地笑著問道:“張導,你後期製作大概需要多久?”
張岩對此早就心裏有數:“一個多禮拜,不超過兩個禮拜吧。”
《名義》的許多鏡頭他都提前剪好了,就剩下最後一個規整的作用了,因此才會後期製作的如此之快。
王主任麵上繼續帶著微笑道:“辛苦了,張導,年少有為啊。”
張岩則是略有疑惑。
王主任雖然平時對他們又多有關照,但是基本上不會問進度這種具體的問題,這次特意過來關照,肯定有事。
張岩道:“王主任,您有事兒就直吧。”
“哈哈哈,你子還是機靈。”著王主任拍了拍張岩的肩膀,把他摟到一邊,聲道: